2025年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调整全解析
一、招生体系结构性调整:学科拓展与培养模式升级
为响应国家高层次法治人才与交叉学科人才需求,中国政法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聚焦学科布局扩容、培养方式多元、选拔机制优化三大维度,核心调整如下:
(1)新增招生专业(方向)及培养类型
各学院围绕学科前沿与社会需求,针对性增设招生项目:
法学院:法律(法学)专业学位新增**“立法学”方向**(全日制,计划招生10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新增**“港澳基本法”方向**(全日制学术学位,与既有方向共享计划);军事法学专业新增**“国家安全学”方向**(全日制学术学位,计划招生5人,原相关专业暂停招生)。
纪检监察学院:新设**“纪检监察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学位,计划招生10人),填补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空白。
外国语学院:新增**“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招生专业**(全日制学术学位,计划招生3人),强化语言学科纵深布局。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增**“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专业下方向,全日制学术学位,计划招生3人),呼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新增**“出口管制”方向**(全日制/非全日制共用计划),强化涉外经贸领域高层次人才储备;金融、审计、国际商务专业新增非全日制招生(分别计划招生15人、15人、40人),拓宽在职人员深造路径。
(2)援藏计划招生专业范围优化
援藏计划招生专业调整为:民商经济法学院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数据法学。此举通过精准学科匹配,提升对口支援人才培养效能。
二、“大类招生”改革:优化学科资源配置
为促进跨学科人才选拔与资源整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将实施**“一级学科招生”改革**:
招生专业目录统一调整为一级学科范畴,一级学科下设置细分研究方向(原二级学科方向)。该模式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学术资源高效配置。
三、初试选拔机制:科目与命题范围更新
部分学院对初试考试科目及命题范围进行了针对性调整,核心变化详见《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专业初试科目及命题范围调整通知》。重要提示:通知仅汇总主要调整方向,考生需逐专业核查最新考试科目与命题细则(以研究生院官网或招生章程附录为准)。
四、住宿安排:校区资源与学段匹配
2025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学院涉外律师项目、国际仲裁项目除外)第一学年及中欧法学院学生前两学年住宿安排为昌平校区;其余学段及非对应项目学生,住宿地点为海淀校区。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程安排在海淀校区住宿。
五、政策动态与信息获取
如国家或学校出台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新政策,我校将依据要求对章程内容修订,并在研究生院官网同步更新说明。建议考生密切关注官方渠道,确保及时掌握招生政策动态。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