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为帮助广大考生全面掌握大连海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核心信息,做好报考规划,现将该校招生相关政策按招生类型、报考条件、报名流程等模块梳理如下,所有内容均基于官方招生章程优化调整,确保信息准确且表述新颖。
一、招生类型与规模
1.招生人数规划:2026 年大连海事大学拟招收硕士研究生 2873 人,其中包含两类学习形式 —— 全日制研究生 2393 人(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 480 人(非脱产,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最终实际招生人数需以国家后续下达的正式计划为准(当前国家计划尚未公布)。
2.研究生类型界定:
(1)全日制研究生:需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其他国家认可的入学方式被录取,在学校规定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完成学习。
(2)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需符合国家招生规定并通过正规入学方式录取,在修业年限内可兼顾职业或社会实践,以多种灵活形式安排非脱产学习。
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招生执行国家统一政策与标准,无差别对待。
3.就业方式分类:
(1)定向就业:录取前需与学校、用人单位三方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毕业后按合同约定到指定单位就业。
(2)非定向就业: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将个人人事档案等材料转入大连海事大学,未按要求调转档案者,学校将不予注册学籍。
4.2026 年具体招生类型细分:
(1)全日制研究生:包含学术学位(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应用型)两类,就业方式可选择定向或非定向。
(2)非全日制研究生:仅招收专业学位(应用型),就业方式限定为定向就业。
二、报考基本条件
(一)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通用条件
1.国籍要求: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政治与品德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健康要求:身体健康状况需符合国家规定的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
4.学业水平要求(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本章程另有规定除外):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形式下 “届时可毕业” 的本科生(即入学前能取得本科毕业证)。
(2)已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证后,需满 2 年及以上(计算周期为 “毕业后至录取当年入学前”);或为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需符合学校各学科(类别)/ 专业(领域)针对同等学力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详见《大连海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方可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报考者,须在报名前向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
(4)已获得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二)特殊类型报考的额外条件
1.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推免生):
(1)推免生报考的详细要求,需登录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查阅《大连海事大学 2026 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章程》。
(2)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可再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或单独考试;若截止规定日期未被任何招生单位录取,推免资格自动失效。
2.法律硕士 [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
(1)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报考前所学专业须为非法学类专业。
(2)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报考前所学专业须为法学类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考生也可报考)。
3.部分管理类专业学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 125601、项目管理 125602):
除满足通用条件中第 1、2、3 项要求外,还需符合以下任一工作经验条件:
(1)本科毕业后拥有 3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证或本科结业证后,需符合学校对应专业的同等学力学业要求,且拥有 5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3)获得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拥有 2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注:工商管理硕士招生政策同时需遵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 号)。
4.单独考试(仅招非全日制交通运输专业):
(1)额外条件: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 4 年及以上;或获得硕士 / 博士学历(学位)后工作 2 年及以上;需为所在单位表现优秀的业务骨干,经单位同意,并由两名相关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且录取后回原单位定向就业;所从事工作需与报考专业(交通运输)密切相关。
(2)报考范围:仅限报考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第 51 方向 —— 现代航运规划与金融工程,详细信息可查看研究生院网站《大连海事大学 2026 年交通运输专业现代航运规划与金融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介》。
(3)材料提交:需在网上报名结束前,将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两名专家推荐书提交至学校研招办审核,未按时提交或材料不符合要求者,无法参与考试。
(4)限制要求:大连海事大学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本校单独考试。
三、报名流程与注意事项
报名包含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推免生除外,推免生按前述推免章程报名)。
1.网上报名:
(1)时间:预报名为 2025 年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13 日,正式报名为 2025 年 10 月 16 日至 10 月 27 日,每日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 9:00-22:00(预报名具体安排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2)平台: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系统要求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真实材料。
2.网上确认:
(1)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教育部工作安排及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并公布。
(2)执行:由考生所选报考点组织实施,考生需按报考点要求完成确认流程。
3.通用注意事项:
(1)所有考生必须完成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主动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认真核对确认个人报名信息,按要求提交补充材料,逾期无法补办。
(2)在读研究生报考前,须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获取加盖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公章的书面同意书,并在报名前提交至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3)若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导致无法参加初试 / 复试或录取,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4.报考点选择:
(1)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指定报考点。
(2)单独考试考生:需选择辽宁省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3)其他考生: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具体要求以所在地省级机构公布为准)。
5.初试加分政策(3 年内有效,不含单独考试):
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考生,可申请初试总成绩加 10 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多项加分不可累加:
(1)参加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 项目,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
(2)退役大学生士兵(即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者,“高校学生” 包含全日制普通本专科 / 研究生 / 第二学士学位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入学新生,及成人高校普通本专科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入学新生),且符合报考条件。
6.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1)适用对象:报名时工作单位和户籍均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录取后定向就业于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2)说明:享受该政策的考生,不再享受初试加分政策。
7.专项计划报考:
(1)要求:需符合对应专项计划报考条件,并在网上报名时填报相关信息;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不再享受初试加分、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2)“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后,若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可申请报考该计划。
(3)其他专项计划:按国家及学校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8.免初试政策(针对退役人员):
(1)适用条件:服役期间获得三等战功、二等功及以上奖励,或二级及以上表彰,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退役人员。
(2)报名流程:需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 “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逾期不可补报。
(3)录取:学校对审核通过的考生组织复试,复试合格者予以拟录取。
9.资格审核:
(1)学校将安排专人对考生报考信息进行全面审核,确定考生考试资格;若填报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随时发现随时处理,不予准予考试或录取。
(2)符合加分、少数民族照顾、免初试或专项计划条件的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申报;报考点或相关部门会进行初审,学校在复试前进行复审,未申报或复审未通过者,不享受对应政策。其中,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资格由报考点初审,其他政策资格由相关部门按职责初审。
10.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材料复核:
(1)报考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的考生,需在复试前向学校提交《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士兵身份)进行复核;审核 / 复核未通过者,不可按该计划参加复试,仅可在调剂阶段申请调剂至普通计划。
(2)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若报名时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且审核通过,调剂阶段可申请调剂至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若报名时未申请该加分,则不可参与该计划调剂。
11.后续信息查询: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需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所选报考点、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及时了解网上确认、准考证打印、考试安排等注意事项,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四、考试安排(初试 + 复试)
(一)初试
1.时间:2025 年 12 月 20 日至 21 日,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2.地点:由考生所选报考点统一安排。
3.科目:详见《大连海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4.成绩公布:初试成绩查询方式、查询时间将通过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学校不单独向考生邮寄成绩通知单。
5.注意事项:学校初试自命题科目采用网上评卷方式,考生需在初试前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看《大连海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条形码张贴说明及答题规范》。
(二)复试
1.形式与合格标准:复试包含笔试、面试、实践(实验)能力考核等形式,其中面试为必设环节;学校将对复试总成绩及部分单项成绩设定合格线,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破格复试:2026 年学校不组织破格复试。
3.同等学力加试: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并进入复试的考生,需在复试中加试两门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加试形式为笔试,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跨学科专业复试的考生(非同等学力)无需加试。
4.复试细节:复试具体时间、地点、内容、方式,以及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复试差额比例、工作程序等,将按教育部规定另行制定并发布,考生需在复试前查阅研究生院网站相关信息。
5.排名规则:
(1)若同一专业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且研究方向名称不同,两类考生需分别排名、分别录取。
(2)各专业的普通计划与专项计划考生,需分别排名、分别复试、分别录取。
6.调剂考生复试:所有调剂考生的复试科目,需选择申请调入学科(专业)/ 类别(领域)规定的科目。
7.应急调整:若遇突发状况,学校可能调整复试考核形式,具体以复试前公布的《2026 年复试录取工作办法》为准。
五、体检要求
硕士研究生体检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考生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体检,体检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录取规则
1.录取原则: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统一领导下,依据教育部招生政策、省级招委会管理办法,结合学校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 “初试 + 复试” 综合成绩、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结果、身心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直接不予录取。
2.就业方式变更限制:定向就业考生一旦录取,不得变更录取信息中的就业方式。
3.录取检查:学校在确定拟录取名单前,将全面开展录取检查,对报考资格、录取条件、录取程序不符合规定的考生,不予录取。
4.学历验证: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及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需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国(境)内高校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未按时取得者,录取资格自动失效。
七、学习方式、学制、学费及拟招生人数
大连海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以下为具体信息(原文表格已转化为文字表述):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关键说明:
(1)“拟招生人数” 为普通计划总数(含推免生和统考考生),不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拟招 20 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拟招 16 人),两类专项计划仅招全日制,实际人数以国家计划为准。
(2)各专业推免生拟录取名单及人数,将在推免录取工作结束后,通过研究生院网站公示通知查询。
(3)国家下达最终招生计划后(通常在复试前),学校将通过复试录取工作办法,公布各专业 / 研究方向最终分专业计划及专项计划分配情况。
(4)复试录取时,以每个 “拟招生人数” 对应的唯一专业(或研究方向)为单位对考生排名。
(5)专业代码前 “★” 为学校自主设置专业,“☆” 为交叉学科,具体研究方向名称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6)若物价部门批准新学费标准,将按新标准收取。
(7)学制为基本修业年限,参与本研贯通培养的学生,学制按《大连海事大学本研贯通人才培养实施指导方案(试行)》执行。
2.各学院全日制专业详情:
(1)航海学院(001):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2):学制 3 年,学费 8000 元 / 年,拟招 50 人;
★交通安全与环境(0823Z5):学制 3 年,学费 8000 元 / 年,拟招 26 人;
科学技术史(071200)01 方向:学制 3 年,学费 8000 元 / 年,拟招 3 人;02 方向:拟招 2 人;
☆遥感科学与技术(140400):学制 3 年,学费 8000 元 / 年,拟招 9 人;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086100):学制 3 年,学费 12000 元 / 年,拟招 119 人。
(2)轮机工程学院(002):
轮机工程(082402):学制 3 年,学费 8000 元 / 年,拟招 64 人;
船舶工程(专业学位,085505):学制 3 年,学费 12000 元 / 年,拟招 102 人;
海洋工程(专业学位,085903):学制 3 年,学费 12000 元 / 年,拟招 51 人。
(3)船舶电气工程学院(003):
电气工程(080800):学制 3 年,学费 8000 元 / 年,拟招 21 人;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学制 3 年,学费 8000 元 / 年,拟招 29 人;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085406):学制 3 年,学费 12000 元 / 年,拟招 61 人;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085801):学制 3 年,学费 12000 元 / 年,拟招 42 人。
(4)信息科学技术学院(004)、交通运输工程学院(005)、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006)等其他学院(共 16 个学院 / 中心):
各专业学制多为 3 年(部分专业如国际商务 025400、英语笔译 055101 等为 2 年),学术学位学费多为 8000 元 / 年,专业学位学费多为 12000 元 / 年(会计 025300 为 15000 元 / 年),拟招生人数从 2 人至 102 人不等,具体可参照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对应学院详情。
(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各专业详情:
(1)交通运输工程学院(005):交通运输(专业学位,086100,单独考试),学制 3 年,学费 30000 元 / 年,拟招 25 人;
(2)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006):
工商管理(专业学位,125100):学制 2.5 年,51 方向学费 34000 元 / 年,52、53 方向 49000 元 / 年,拟招 176 人;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125601):学制 3 年,学费 24000 元 / 年,拟招 30 人;
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125603):学制 3 年,学费 24000 元 / 年,拟招 30 人;
(3)法学院(010):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035101):学制 3 年,学费 19000 元 / 年,拟招 39 人;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035102):学制 3 年,学费 19000 元 / 年,拟招 30 人;
(4)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012):公共管理(专业学位,125200):学制 2 年,学费 25000 元 / 年,拟招 150 人。
八、奖助政策(仅针对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
学校统筹各类资金,构建了完善的奖励资助体系,具体项目如下:
1.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 20000 元 / 人 / 年,用于奖励学业优异、科研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大的学生。
2.学业奖学金(分三级):
(1)一等奖:8000 元 / 人 / 年,评选名额约占全日制招生人数的 20%;
(2)二等奖:4000 元 / 人 / 年,评选名额约占 30%;
(3)三等奖:2000 元 / 人 / 年,评选名额约占 20%;
注: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的学业奖学金政策,由相关学院参照学校办法自行制定,可咨询对应学院;非定向就业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签订三方定向协议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一志愿考生,若考试总成绩(初试 + 复试)达到同专业普通计划一志愿考生学业奖学金最低成绩,可获第一学年对应等级学业奖学金。
3.推免生与直博生奖励:详见《大连海事大学 2026 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章程》。
4.国家助学金:学制内所有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均享受,标准为 500 元 / 人 / 月。
5.“三助一辅” 岗位酬金:学校及学院设置 “助教”“助管”“助研”“学生辅导员” 岗位,完成岗位任务的学生可获得相应工作酬金。
6.其他资助:包含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服兵役研究生国家教育资助、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
九、毕业与学历学位
1.毕业要求: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若在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内容、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毕业标准,准予毕业。
2.证书颁发:
(1)毕业证书:按国家规定颁发,注明学习形式;
(2)学位证书:符合学校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颁发;
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效力。
十、住宿安排
学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住宿,房间标准通常为 4 人间,住宿费用为 1000-1200 元 / 人 / 年;若本章程公布后物价部门批准新住宿标准,按新标准收取。
十一、其他重要信息
1.专业标注说明:招生专业目录中,“★” 代表学校自主设置学科(专业),“☆” 代表交叉学科。
2.自命题考试大纲:公布于研究生院官网,考生可自行查阅。
3.政策查询渠道:
(1)国家政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学校政策: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4.章程冲突处理:若本章程与教育部等上级机关规定不符,或本章程未涵盖内容,均按上级机关规定执行。
5.办学地点:辽宁省大连市凌海路 1 号。
十二、学校重点中心及研究院招生简介
1.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
(1)成立于 2015 年 12 月,是学校首个实体化科研改革平台,依托 “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工程” 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流学科),现有导师 40 余人、研究生 260 余人。
(2)科研平台:含 1 个国家级创新团队、8 个省部级及以上平台,牵头 3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设有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8 所院校合作,可推荐国家公派留学。
(3)招生归属:招生工作由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负责,录取学生学籍、日常管理归属该学院;学术学位设数智港口与多式联运方向,专业学位设 5 个方向(如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航运金融技术等)。
2.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1)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主干学科,研究方向含海底工程水动力、关键部件设计等 5 类,采用 “第一责任导师 + 国内外导师组” 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
(2)实践资源: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及大连华锐重工等实践基地,联合挪威斯塔万格大学等开展国际培养。
(3)招生归属:招生工作由轮机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负责,录取学生学籍、管理归属该学院,招收海洋工程专业推免生和统考生。
3.国家海洋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其他 4 个中心 / 研究院,如港口与航运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均为学校跨学科创新平台,分别依托法学、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聚焦国家海洋战略、港口安全、工程科学等领域,招生工作由对应学院(如法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负责,录取学生学籍及管理归属对应学院,具体培养模式可查阅学校官网各中心简介。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