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5 年 9 月 30 日 发布
一、武汉工程大学概况
1972 年,武汉工程大学正式创立,最初命名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彼时由湖北省直接管理。1980 年,学校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主管单位调整为原化工部;1998 年,学校划转至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模式;2006 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学科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九大门类,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及湖北省 “一流学科” 培育建设高校。
学校拥有武昌、流芳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 2000 亩,先后获评湖北省 “绿化红旗单位”“生态园林式学校”。目前,学校设有 18 个学院(部)、1 个研究设计院及 1 个独立学院;全日制在校生共计 27428 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6714 人,留学生 432 人。
(一)师资队伍优势
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超 2300 人,其中专任教师规模达 1500 余人;在专任教师群体中,拥有高级职称者逾 900 人,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同样超过 900 人。此外,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 131 人、硕士生导师 1039 人,还聘任院士 3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人、国家特聘专家 1 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1 人、启明青年人才 1 人,以及其他高层次领军人才 10 余人。
学校教师团队中,涌现出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荆楚好老师、湖北省师德标兵、湖北省劳模工作室等优秀群体。2025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国际知名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发布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含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与 “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武汉工程大学共有 27 名学者入选,其中 9 位学者同时跻身双榜,11 位学者入围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5 位学者入围 “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二)学科专业实力
学校现拥有 4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 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同时设有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 1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5 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 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6 个;13 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1 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
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学校还先后获批 6 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 / 生态学、农业科学 5 个学科成功跻身 ESI 全球前 1% 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 B + 评价,是湖北省属高校理工类学科中的唯一 B + 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7 个学科上榜;另有 6 个学科入选 2024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三)科研创新能力
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使命,充分发挥化工及相关学科的特色优势,深度融入湖北 “51020” 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网络的战略布局。目前,学校已建成包括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共计 78 个。
同时,学校在长江经济带与地方合作共建湖北三峡实验室等 13 个科技创新平台,并承担了湖北省大部分化工产业园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学校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52 项,累计有 309 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 7 项。此外,学校与湖北宜化、人福医药等单位合作,在磷化工、电子化学品、麻醉制剂等领域联合攻关,成功解决磷矿选矿领域 “卡脖子” 技术难题,攻克超高纯芯片用电子级磷酸制备等关键技术,为国家延长磷矿资源服务年限超 60 年。2020-2021 年,学校连续两年入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学校主办的《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成功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四)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生命线。依托学科平台、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资源,以学科组织、导师负责、科研主导、项目牵引为手段,打造了一批特色学科创新驱动人才培养项目。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探索新思路,以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与武汉、荆门、鄂州、黄冈、重庆长寿区等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还与兴发集团、人福医药、百度、华为等企业合作共建学院、实验室及研究生工作站。学校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高层次人才。2022 年,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排名第 19 位;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 32.64%,位列湖北省属高校首位;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率均超 95%。建校 53 年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 20 万余名,留鄂毕业生占比超 60%,获评 “就业湖北先进高校”;还涌现出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优秀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等优秀学生群体。据湖北省经信厅统计,湖北省产值 1 亿元以上的 80 余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 70% 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为学校校友,学校因此被誉为 “化工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五)国际化发展水平
学校坚持人才国际化战略,依托湖北省政府 “编钟奖” 获得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高水平外籍专家,持续构建高规格国际科研平台育人矩阵。目前,学校已与全球 30 多个国家及地区的 60 余所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构建起多维度的合作关系。
其中,学校与科廷大学、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悉尼科技大学、梅西大学、邓迪大学等高校开展中外双证书国际联培教育项目;还选拔优秀学生赴剑桥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访问交流,并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协议,深度推进学生留学深造合作,稳步实施中外在校生国际化培养工程。
(六)社会认可评价
经过 50 余年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办学实力持续增强,社会影响力与声誉不断提升。在 “2025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中,学校位列全球第 727 名、中国第 157 名;在 2025-2026 年 U.S.News 全球最佳院校排名里,学校荣登全球高校第 884 位、中国内地高校第 124 位。学校的办学成就、人才培养效果及就业工作,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二、武汉工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一)招生相关说明
1.招生计划:2026 年学校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 2000 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 246 人,其中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招生 25 人;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正式计划为准。
2.学制设置: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统一为 3 年。
3.学习方式: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类。两类研究生的考试招生均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政策与标准;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4.就业方式: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与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不转移人事档案、户口及组织关系,学校不提供住宿;定向生录取信息上报录取系统时,录取类别需标注为 “定向”,并同步上报定向单位信息。
5.收费标准(最终标准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结果及《武汉工程大学 2026-2027 学年收费标准目录清单》公示内容为准):
0251 金融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每年 1.5 万元,学制 3 年;
0351 法律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每年 1.5 万元,学制 3 年;
0551 翻译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每年 1.5 万元,学制 3 年;
0853 城乡规划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学制 3 年;
0854 电子信息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学制 3 年;
0855 机械专业(不含 085507 工业设计工程):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学制 3 年;
08550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全日制每年 1.2 万元,非全日制每年 1.5 万元,学制 3 年;
0856 材料与化工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学制 3 年;
0857 资源与环境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每年 1.2 万元,学制 3 年;
0858 能源动力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学制 3 年;
0859 土木水利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学制 3 年;
0860 生物与医药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学制 3 年;
0861 交通运输专业:全日制每年 1 万元,非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学制 3 年;
1251 工商管理专业: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非全日制每年 2.8 万元,学制 3 年;
1252 公共管理专业: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非全日制每年 2 万元,学制 3 年;
1253 会计专业:全日制每年 2 万元,非全日制每年 2.4 万元,学制 3 年;
1256 工程管理专业:全日制无相关收费标准,非全日制每年 2 万元,学制 3 年;
1357 设计专业:全日制每年 1.2 万元,非全日制每年 1.5 万元,学制 3 年;
学硕各专业:全日制每年 0.8 万元,非全日制每年 1.2 万元,学制 3 年。
(二)报名条件要求
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通用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与法律,品德良好;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及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另有规定除外):
①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涵盖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类型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中当年可毕业的本科生;考生需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国(境)内高校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若入学前未取得相关证书,录取资格自动失效;
② 已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 2 年(计算周期为毕业后至录取当年入学前),或为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招生单位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可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④ 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注:在读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2.专业学位报考特殊要求:
(1)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需符合 “(一)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通用条件” 的各项要求,且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需符合 “(一)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通用条件” 的各项要求,且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
(3)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以及工程管理专业学位中工程管理方向(代码 125601)的考生,需符合以下条件:
① 满足 “(一)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通用条件” 前三项要求;
② 本科毕业后有 3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并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力,且有 5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 2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注:2027 年招生起,工程管理专业学位中的工业工程与管理(代码 125603)、物流工程与管理(代码 125604),也需符合上述两项报考条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需遵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 号)规定。
3.推荐免试相关说明:学校接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具体要求详见学校公布的《2026 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公告》;欢迎推免生与学校研究生院或相关学院联系免试攻读事宜。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截止规定日期未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其推免资格自动失效。
(三)报名流程安排
报名包含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需完成这两个阶段的操作。
1.网上报名:
时间: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25 年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13 日,正式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5 年 10 月 16 日至 10 月 27 日;每日报名开放时段为 9:00—22:00;
操作: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 “研招网”)完成报名,并按照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及报考招生单位的要求填写信息。
2.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推免生除外)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上渠道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要求提交补充材料;逾期无法补办;
具体确认安排以当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或报考点发布的通知为准。
(四)考试相关安排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与复试两个阶段。
1.初试:
地点: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时选定的报考点参加考试;
科目:具体初试科目详见《武汉工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特殊要求:报考武汉工程大学(单位代码 10490)设计学、设计、工业设计工程等专业,且初试科目包含 910 专业设计 A(3 小时)、912 专业设计 B(3 小时)、913 设计基础(3 小时)的考生,必须选择武汉工程大学报考点(代码 4228)参加考试。
2.复试:复试的具体时间、形式、要求等,需浏览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yjs.wit.edu.cn/)发布的相关信息。
(五)“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说明
1.报考条件:报考该计划的考生,需为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 人员,且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其中,“高校学生” 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入学新生。
2.报名要求:考生报名时需选择填报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并按要求填写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3.成绩要求:学校自主确定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考生的初试成绩要求(通常不高于本单位相应学科专业普通计划考生的初试成绩要求),以及该计划接受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六)其他注意事项
所有硕士研究生招生相关信息,均以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最新内容为准;
若本章程内容与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冲突,以国家政策与要求为准;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 206 号(邮编:430205);
学校单位代码:10490;
咨询电话:027-87940025。
三、武汉工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奖助政策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内容
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20000 元;
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6000 元,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研究生可 100% 享受;
学业奖学金:符合国家与学校政策的研究生可 100% 享受,其中一等奖学金每年 10000 元、二等奖学金每年 6000 元、三等奖学金每年 2000 元;
额外奖励与补贴:包含研究生单项奖学金、评优评先奖励,以及 “三助一辅”(助研、助教、助管、辅导员助理)补贴等;
专项资助:考生可申请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国际学术会议资助,以及短期出国(境)研修资助;
学院特色奖助:各学院设立有社会奖学金、校友奖学金等,导师还会为研究生发放生活补贴;
生源地贷款: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贷款,贷款额度可覆盖三年的学费与住宿费。
(二)推免生奖助说明
推免生可享受上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所有奖助政策;若学校后续对奖助标准、激励机制进行修订,将按新标准执行。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