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章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与原电子工业部所属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学为核心,融合工、管、理、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在88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立足中国本土,深度参与国家机械工业与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贡献卓著,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军工特色与行业特色。
学校坚持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提升学科建设实力。目前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自1981年开启研究生培养工作,2018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又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紧密对接国家与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需求,不断推进学科内涵化、特色化与差异化发展,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有2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1个参与共建的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及1个北京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0%。
在科技创新领域,学校坚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已初步形成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装备、智能计算、智能决策五大优势科研领域。通过推进基础研究强化工程、校城融合加速工程等科技工作六大工程,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达2.5亿元;现有34个省部级与行业重点科研机构,包括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实验室及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3年,学校成为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的媒体融合学科交叉联盟首批成员,共建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同时入选北京市首批及第二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成为北京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等领域的多项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近三年,学校累计授权发明专利4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
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专任教师10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602人。学校以任务需求为导向,推动聚才与育人深度融合,不断优化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化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为提升培养质量,学校配备由院士、知名产业专家、博士生导师组成的高水平导师团队,搭建涵盖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领军企业的协同育人平台,主动服务北京“四个中心”与“两区”建设。学校研究生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强、起薪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差异化发展,加快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根据教育部相关工作要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招收全国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与直博生)。现面向全国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诚挚邀请申请我校2026年推荐免试研究生!
一、申请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道德品质良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身心健康;
3. 属于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且已获得所在本科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
4. 专业成绩或综合成绩在本专业排名靠前;在学期间参与过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并获奖,或在相关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考生,将予以优先考虑;
5. 诚实守信,学风严谨,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记录;
6. 品行端正,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的记录。
二、招生学科专业
2026年学校接收推免生的招生学科专业及类别领域,可查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招生专业目录》,也可通过“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查询。
三、申请者需提交的材料
1. 个人简介(简要介绍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经历、科研实践经历等);
2. 本人有效学生证原件、有效身份证原件(复试时需现场核验);
3. 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证明(即在读证明,需为加盖红色公章的原件);
4. 本科阶段历年学习成绩单(需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红色公章的原件);
5. 国家级英语考试成绩证明或合格证书复印件(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单等);
6. 有关学术成果复印件(包括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奖项证书、参与课题的证明材料等,若无可不提供);
7. 申请直博生的推免生,还需额外提交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具备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出具的推荐信,推荐信需有专家亲笔签名,且需密封并在骑缝处签字。
四、网上报名
考生需在国家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完成志愿填报并申请参加复试。
招生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单位代码:11232
五、奖助政策
学校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为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多维度支持,具体包括:
(一)奖学金体系
研究生奖学金体系涵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创新奖学金、贡献奖学金,面向我校符合相应条件的全日制研究生开放申请。
(二)助学金体系
研究生助学金体系由国家助学金、“三助一辅”(助教、助研、助管及学生辅导员)津贴、临时困难补助三部分构成。其中,国家助学金实现对全日制无固定收入研究生的100%覆盖;符合申报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按规定申请助学贷款。
六、复试录取
(一)申请提交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需在国家规定时间内,通过“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提交申请。
(二)申请审核
各相关学院对考生提交的申请信息进行审核,遵循“先申请先审核”的原则,结合考生综合情况择优选拔,直至完成本学院招生计划名额,额满即止。
(三)复试确认
考生收到复试通知后,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确认参加复试,并按学院要求准备复试相关材料,按时参加复试。
(四)复试考察重点
复试将对考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在关注考生学习成绩、一贯表现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考生的科研创新潜质、专业素质与能力,对报考学科的认知程度、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知识背景。同时,注重评估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学术道德、诚实守信意识、遵纪守法情况等,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五)复试形式与内容
复试采用“笔试+面试”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内容通常包括专业课笔试、专业综合面试、实践环节考核,以及英语听力测试与英语口语测试,全面评估考生的专业基础与综合能力。
(六)待录取确认
通过复试的考生,由接收学院通过“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收到待录取通知后,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该系统确认录取,逾期未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
(七)录取信息公示
所有被我校拟录取的推免生名单,将在学校研究生院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考生若对公示名单存在疑问,可向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诉,具体申诉流程按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七、学制与学费
(一)学制规定
根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招生专业目录》,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其他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直博生学制为5年。
(二)学费标准
1.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按相关规定执行;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电子信息、机械专业为7000元/生/学年;新闻与传播专业为6500元/生/学年;会计(MPAcc)专业为29000元/生/学年;翻译专业为6500元/生/学年;
3.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费为10000元/生/学年;
4. 以上学费标准依据京发改[2013]2587号文件制定,最终以上级部门备案批复为准。学费咨询电话:010-80187227。
八、其他说明
1. 考生需登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报考学院网站,查阅相关通知公告与专业目录,按要求准备并提交申请材料,按时参加复试;
2. 若考生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学校将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在申请推免生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弄虚作假的;
入学前未能取得学士学位证书与本科毕业证书的;
从“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提交志愿的时间起,至入学报到之日止,受到任何纪律处分的;
已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又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
3. 推免生的正式录取通知书,将与统考生的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发;
4. 若上级主管部门出台新的政策、工作安排或调整招生计划,学校将依据上级政策对相关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5. 本章程未尽事宜,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执行;本章程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九、联系方式
(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1.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太行路55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 邮政编码:102206
3. 联系电话:010-80187203
4. 监督电话:010-80187162
6. 微信公众平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