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以鲜明的国际化特色立足华南,是区域内国际化人才培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全球经济治理探索、涉外法治实践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核心基地。截至2025年3月31日,学校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0809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6332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超10000人;2023-2024学年,共接收来自99个国家的1337名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研究生教育历史深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具备硕博培养资质的高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法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含1个交叉学科)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21年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社会科学总论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工程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学校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推动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过硬本领、创新能力与担当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研究生教育构建了“5+1+多”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含7项国家留基委项目、1项广东省粤港澳联合培养计划及多个“多语种”人才培养项目),打造“五位一体”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其中,7项国家留基委项目涵盖4个国际组织后备项目(“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OECD人才培养项目”“高端传译人才培养项目”“教育治理人才培养项目”)、1个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欧洲文化研究项目”)、1个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粤东西北乡村治理人才培养”)及1个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跨语际传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多语种”人才培养项目包含“小语种+会计”“多语种+国际传播”“多语种+国际中文教育”等多个创新班。2021年、2022年,学校还先后首批入选教育部、司法部涉外律师、国际仲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近五年,超20名毕业研究生入职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重要国际组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表现突出。


 一、招生专业、人数、学制及学习方式


(一)招生专业与人数


各专业招生方向及拟招生人数,详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需注意的是,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包含推免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计划为准;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推免服务系统最终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实际名额可能根据生源情况调整。


(二)学制与学习方式


根据毕业授予学位类型,招生专业分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类,具体学制及学习方式如下:


1. 学术学位:学制统一为3年,学习方式仅为“全日制”。


2. 专业学位:学制分为2年或3年,学习方式包含“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


2026年我校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均为专业学位,具体为工商管理、教育管理、公共管理、数字经济;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二、报考条件


(一)通用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及学校规定的体检标准。


4. 学业水平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须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至录取当年9月1日前)或2年以上,且具备完成报考专业培养方案的能力;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人员。


5. 在读研究生报考前,须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学位专项报考条件


1. 法律硕士(非法学):


   (1)满足“通用报考条件”中1-4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 法律硕士(法学):


   (1)满足“通用报考条件”中1-4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者可报考)。


3.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硕士(教育管理):


   (1)满足“通用报考条件”中1-3项要求。


   (2)工作经验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或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后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其中,工商管理硕士招生政策需同时遵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


4. 其他专业学位:


   (1)满足“通用报考条件”中1-4项要求。


   (2)部分特色研究方向有额外专业限制:会计专业小语种+会计创新班(03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创新班(04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多语种+国际中文教育(02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多语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05研究方向)、法律(非法学)专业小语种+法学(05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专业多语种+社会工作(02研究方向)、国际事务专业多语种+国际事务(03研究方向),要求考生本科主修专业为英语专业以外的其他外语语种专业;且上述创新班单独划定复试分数线(不低于国家线)。


(三)推免生报考条件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含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已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截止规定日期未被任何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其推免资格自动失效。


(四)报考责任提示


考生需仔细阅读招生目录与本章程的报考要求,认真核对自身报考资格,准确选择专业及研究方向。若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导致无法完成网上确认、无法参加初试或复试,或录取资格无效,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报名流程


报名包含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再补办。


(一)报考点选择


1.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


2.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考生及其他非应届考生,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统筹负责报考点的咨询答复、报名手续办理、考场安排及考试组织等工作;报名网络技术支持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提供。报考点工作人员若发现考生伪造证件,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网上报名要求


1. 报名时间: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公布的官方时间为准。


2. 报名操作:考生需在规定时间登录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填报信息。报名期间,可自行修改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但每位考生最终仅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报名通道关闭后,所有信息不可修改。


3. 志愿填报:报名时仅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考试结束后,教育部公布复试分数线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计划余额,自主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 信息真实性:考生需如实填写学习经历、奖惩情况(尤其是国家教育考试中的违纪作弊记录),提供真实材料;弄虚作假者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 学历(学籍)校验:报名期间系统将自动校验考生学历(学籍)信息,3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自行登录研招网查看,也可提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校验的考生,需及时到权威机构进行认证,并在网上确认时提交认证报告供核验。


6. 政策申报:符合初试加分、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免初试或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申请信息;相关部门与报考点进行初审,学校在复试前进行复审,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含复审)未通过的,不享受相应政策或不得参与专项计划考试。


7.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需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报考条件,报名时选择该专项计划,填写入伍前入学信息及入伍、退役信息;复试前需向学校提供《入伍批准书》《退出现役证》(限士兵)复核,且报考该专项计划的考生不再享受初试加分和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8. 残疾考生便利申请:残疾考生如需考试便利服务,需在报名阶段与报考点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学校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安排。


9. 费用缴纳:考生需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10. 信息关注:报名成功后,需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及学校官网,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等信息,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三)网上确认要求


1. 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及本地区报考情况确定并公布,具体工作由报考点组织。


2. 材料提交:考生需配合报考点要求,提交补充材料(如自学考试、网络教育本科生需提供可如期毕业的证明)。


3. 学历(学籍)认证:未通过网上校验的考生,需在网上确认时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4. 信息确认:考生需认真核对并确认网报信息,确认后不得修改,因填写错误导致的后果自行承担。


5. 图像采集: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电子信息。


6. 准考证打印:考前10天左右,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需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四、招生考试


(一)考试组成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与复试两部分,均为录取的必要环节。


(二)初试安排


1. 考试日期:以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考试,国家不予承认。


2. 考试科目与方式:


   (1)大部分专业初试为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业务课一(150分)、业务课二(150分),均为笔试。


   (2)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为两门,即管理类综合能力(200分)、外国语(100分),均为全国统考;思想政治理论由学校自命题,在复试中进行。


3. 考试地点:由考生网报时选定的报考点安排考场。


(三)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与地点另行通知,具体要求以学校研究生院发布的复试公告为准。


(四)考试纪律


考生需树立诚信应试意识:初试期间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考点纪律;复试期间遵守学校考场规则及《诚信复试承诺书》,在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泄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对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


五、体格检查


考生体检工作由学校在拟录取后组织开展,体检标准参照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六、录取规则


1. 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结合考生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2. 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需在被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定向就业合同。


3. 考生因报考与所在单位产生的纠纷(如工作单位不同意报考、档案调取问题等),需自行处理;若因此导致无法复试或录取,学校不承担责任。


4. 被录取的新生,经本人申请并获学校同意后,可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保留入学资格。


七、就业情况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围绕“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国家战略为使命,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工作理念,构建“顶层设计系统化、岗位拓展多元化、生涯规划专业化、就业服务精准化、就业信息数智化、协同联动一体化”的“六化”工作体系。历届毕业生保持“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的“三高”态势,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并被教育部授予“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训项目高校”,是华南地区唯一获此资质的高校。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与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方式就业;一经录取,不得变更就业方式。


八、学费、奖助学金、住宿及培养校区


(一)学费标准


1.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定向生8000元/年,定向生12000元/年。


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具体标准参照招生专业目录及学校公示的收费文件执行。


(二)奖助学金


学校建立多元化奖助体系,涵盖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捐赠奖学金等,具体评选办法及标准按国家、广东省及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三)住宿情况


学校根据宿舍房源及住宿条件,按1300-2200元/人·年的标准收取住宿费,具体费用以实际入住宿舍标准为准。


(四)培养校区


学校位于广州市,辖白云山、大学城、大朗3个校区,总面积约2442亩(含规划),各校区培养单位分布如下:


1. 白云山校区(白云区):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商学院(MBA)、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院、国际治理创新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密茨凯维奇创新学院。


2. 大学城校区(广州大学城):经济贸易学院、商学院(除MBA外其他专业)、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英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艺术学院。


因学院调整、搬迁、培养需求或实习安排,实际培养学院或校区可能调整,最终以培养单位通知为准。


九、其他说明


1. 本章程各条款若与教育部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冲突,以上级部门最新政策为准。


2. 若上级部门对招生政策有新调整或规定,学校将按新政策执行,并通过研究生院官网及时公布。


十、报考咨询联系方式


(一)研究生院招生办


咨询电话:020-36207044,020-36773606


地址: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邮编:510420


(二)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院)的咨询电话及联系人信息,可查询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联系我们”栏目。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推荐

排行榜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备考资料大礼包(含近10年真题)

考研问答

华东师范大学2026年招收公费师范毕业生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为贯彻上级相关工作精神及规定要求,结合学校公费师范毕业生培养与服务社会教育事业的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办法,明确 2026 年招收公费师范毕业生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报名、复试及录取等相关事宜。

196赞 0评论 2025-10-20 15:11:19
广西民族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常见问题解答

各位考生,大家好!为高效回应各位考生在备考及报名阶段的高频疑问,我们对近期咨询量较大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统一解答,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清晰、准确的指引。一、招生计划相关问题1.  2026年各

124赞 0评论 2025-10-09 10:39:13
2026年武汉纺织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针对考生在报考武汉纺织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过程中常见的疑问,结合学校招生政策与实际情况,逐一进行详细解答,为考生提供清晰报考指引。一、学校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否固定?考录比情况如何?招生人数方

146赞 0评论 2025-09-29 11:07:08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热门头条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第一章:整数、奇数、偶数
00:00

第一章:整数、奇数、偶数

136次观看 --

备考交流

在线老师一对一指导

相关简章

备考交流

2026管理类联考-工商管理(MBA)备考交流群:1030838237
2026管理类联考-公共管理(MPA)备考交流群:1031486399
2026管理类联考-工程管理(MEM)备考交流群:1003731121
2026管理类联考-旅游惯例(MTA)备考交流群:1031430494
2026管理类联考-会计专硕(MPAcc)备考交流群:1003173234
2026管理类联考-审计专硕(MAud)备考交流群:1004190978
2026管理类联考-图书情报(MLIS)备考交流群:1035381514
2026管理类联考199复试调剂交流群:827931220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备考资料大礼包(含近10年真题)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