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 2026 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接收章程
为规范有序推进广州大学 2026 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 “推免生”)接收工作,依据教育部关于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相关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情况,特制定本接收章程。
一、申请基本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修养,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2.申请人须为具有推免资格高校的 2026 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所在院校的推荐免试资格(该资格占用其本科就读学校推免指标),且推荐手续完整、申请材料齐全;
3.申请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需符合国家及学校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体检标准;
4.申请人须在 2026 年 9 月 1 日之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将直接影响录取资格;
5.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申请人,在其他申请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学校将优先考虑接收:
(1)本科阶段在相关专业领域获得具有学术价值的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且为个人奖项获得者或集体奖项的前三位完成人;
(2)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与本科所学专业或拟报考研究生专业相关、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
二、接收范围与导师名额限制
1.学校接收推免生的学科专业,涵盖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相关专业;其中,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领域、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暂不纳入推免生接收范围;
2.从导师接收名额来看,每位研究生导师在 2026 年接收推免生的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 2 人。
三、申请与选拔考核流程
1.申请人填报专业志愿: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段内登录 “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写并提交专业志愿,逾期系统将关闭,不再受理新的志愿申请;
2.学校发送复试通知:学校通过上述全国推免系统,向符合初步筛选条件的申请人发送复试通知,通知内容包含复试相关初步说明;
3.申请人确认复试通知:申请人在收到学校发送的复试通知后,需在指定时间内登录系统确认是否同意参加复试,未按时确认将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4.组织复试考核:
(1)同意参加复试的申请人,将由招生学院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告知复试的具体时间、地点(或线上平台)及流程;
(2)复试内容主要包含两大模块:一是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考核,二是外语口试与听力测试;复试成绩总分为 100 分,其中外语口试与听力测试占 20 分,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考核占 80 分;若复试成绩低于 60 分,将直接判定为复试不合格,不予进入后续录取环节;
(3)复试的具体方式(如线上远程复试或线下现场复试)及详细考核内容,由各招生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主制定;
(4)申请人参加复试时,需向招生学院提交以下材料:
①《广州大学 2026 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可在学校研究生院官网下载附件);
②本科阶段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需加盖所在院校推免生管理部门公章);
③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单复印件;④其他补充材料(如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复印件、代表性学术论文、学术出版物或原创性研究成果证明等);
5.确定拟录取名单:
(1)复试合格的申请人,由招生学院整理其考核材料及成绩,上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审核;
(2)审核通过后,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通过全国推免系统向拟录取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系统确认接收待录取;
(3)最终的拟录取名单,需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复核通过后,在学校研究生院官网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接受社会监督;
6.体检环节:被确定为拟录取的考生,需按照教育部相关体检工作文件要求,自行前往当地二级甲等及以上资质的医院进行体检,并在 2026 年 11 月 15 日之前将体检表邮寄至所报考的招生学院;体检标准需严格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执行;
7.上级部门审核:拟录取考生的相关材料还需提交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最终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获得正式录取资格。
四、其他重要说明
1.申请材料真实性要求:申请人需对所提交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若经学校核查发现申请人提交的信息存在虚假、不准确等情况,学校将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且不承担任何后续责任;
2.本科毕业证书获取要求:被学校确定接收的推免生,在入学报到当年需出示本科毕业证书;若入学报到时未能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学校将依法依规取消其录取资格;
3.推免生报考限制:已被我校或其他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若违反此规定,将被取消推免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五、推免生奖助政策体系
(注:以下各奖助条款若与教育部后续公布的政策冲突,以教育部最新政策为准)
1.研究生助学金:享受群体为所有全日制非定向就业推免生(需将个人档案关系转入学校),且无固定工资收入,该助学金覆盖面为 100%;助学金按每月 800 元标准发放,每年发放 12 个月(其中入学当年发放 4 个月,毕业当年发放 6 个月),每生每学年合计发放 9600 元,该标准高于广东省规定的 6000 元 / 生・学年的最低标准;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在入学第一学年,可享有优先参评一等奖学业奖学金的资格;学业奖学金按等级划分,具体标准为:一等奖 12000 元 / 生・学年,二等奖 8000 元 / 生・学年,三等奖 2000 元 / 生・学年;
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符合国家及学校评选标准的推免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 20000 元 / 生・学年,具体评选流程按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4.“三助” 岗位资助:学校鼓励推免生参与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助理(简称 “三助”)工作,为研究生提供实践实习与能力锻炼的机会;学校设有各级各类三助助学岗位,岗位酬金按每小时 23.7 元标准计算(酬金标准将随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每位受聘研究生每月工作时长不超过 40 小时,按劳取酬;同时,家庭经济困难的推免生,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保障顺利完成学业;
5.其他专项资助:
(1)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资助:学校设立 “广州大学研究生基础创新项目资助计划”,每年资助不超过 50 个基础科研项目,每个项目资助 1 万元;同时设立 “广州大学研究生‘广州研究’项目资助计划”,每年资助不超过 50 个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现实问题的研究项目,每个项目资助 0.5 万元;
(2)海外联合培养资助:学校实施博士生、硕士生赴海外联合培养计划,每年将遴选部分研究生前往国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其中,博士研究生每年每人资助额度为 10 万元人民币,硕士研究生每年每人资助额度为 7 万元人民币。
六、考生咨询与投诉渠道
广州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简称 “研招办”)负责统筹推免生接收的咨询与投诉处理工作,咨询及投诉电话为:020-39366238;若需咨询具体学院的推免工作细节,可联系各招生学院的指定联系人。
七、各招生学院联系人、电话及地址
经济与统计学院:联系人肖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456,办公地址为行政东前座 319 室;
法学院:联系人莫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39877,办公地址为行政东楼前座 306 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人杨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66,办公地址为行政东后座 514 室;
教育学院: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56,办公地址为文逸楼前座 320 室;
体育学院:联系人苏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837,办公地址为体训楼 203 室;
人文学院:联系人莫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42,办公地址为行政东前座 631 室;
外国语学院:联系人邹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301,办公地址为行政东楼前座 451 室;
新闻与传播学院:联系人曾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90,办公地址为文逸楼 607 室;
管理学院: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453,办公地址为文济楼 406 室;
公共管理学院:联系人曾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76,办公地址为文逸楼 513A 室;
音乐舞蹈学院: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40169,办公地址为文逸楼 403 室;
美术与设计学院:联系人石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82,办公地址为文逸楼 712 办公室;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联系人陈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863,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337 室;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联系人孟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875,办公地址为行政西楼前座 202B 室;
化学化工学院:联系人邸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01,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324 室;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联系人杨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891,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526 室;
生命科学学院:联系人梁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09,办公地址为行政东后座 318 室;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联系人温老师,联系电话 020-84880160,办公地址为创新大楼 702 室;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联系人谭老师,联系电话 020-84887394,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640 室;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联系人吴老师,联系电话 020-82875156,办公地址为黄埔校区 A3-403 室;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系人远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71,办公地址为理北 429 室;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56,办公地址为行政东楼前座 508 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人唐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46,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633 室;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联系人邓老师,联系电话 020-82875196,办公地址为黄埔校区 B2-1018 室;
人工智能学院:联系人蒋老师,联系邮箱 zhiyanyuanzs@126.com,办公地址为黄埔校区 A1-411 室。
本章程由广州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发布单位为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发布时间为 2025 年 9 月 12 日。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