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 2026 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公告
为落实教育部相关工作部署,广州大学将通过推荐免试方式,面向全国具备推免资格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硕士研究生。
作为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广州” 命名的综合性高校,广州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在学科实力方面,学校有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 / 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地学、农业科学、精神病学 / 心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共 12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其中工程学更是跻身 ESI 全球前 1‰。在各类排名中,学校表现突出:2024 年软科中国大学主榜排名位列第 98 位,自 2020 年起始终稳居国内高校百强;2024 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第 417 位、中国内地高校第 78 位;U.S.News2025-2026 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 454 位;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处于世界第 601-800 位区间。在此,广州大学向全国推免生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各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一、申请条件
申请人需满足以下两项核心条件:
1.已成功获得所在本科院校的推荐免试资格,且该资格占用本科就读学校的推免指标,同时推荐相关手续完整、申请材料齐全;
2.需在新生报到入学前,顺利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确保学历资格符合入学要求。
二、接收和选拔程序
1.平台与时间:我校接收推免生的全部工作,均需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 “推免服务系统”上进行。该系统开放注册的起始时间为 9 月 18 日,填报志愿的开始时间为 9 月 22 日,每位考生在系统内可同时填报 3 个志愿。
2.报名与后续:有意向申请广州大学推免生的同学,需在 “推免服务系统” 开放期间,登录研招网报名系统完成报名操作。关于广州大学接收推免生的具体选拔流程、考核方式等细节,考生需持续关注后续发布的《广州大学 2026 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章程》(目前该章程暂未发布)。
三、接收推免生的范围和比例
1. 接收范围
我校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除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这几类专业外,其余专业均具备接收推免生的资格。考生可参考《2025 年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了解具体可申请的专业名单。
2. 接收比例
从导师接收名额限制来看,每位导师接收推免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2 人,以保障培养质量与资源分配均衡。
四、预报名申请通道
对于有意愿申请我校推免生的同学,需先登录广州大学推免生预报名系统,完成账号注册后,进入网上报名页面;报名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系统提示,准确填写个人报名信息,并按要求上传、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确保信息与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奖助政策
我校为推免生及全体研究生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奖助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 核心奖助项目及标准
(1)研究生助学金:每月资助 800 元,每年按 12 个月发放,每位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每学年可获得的助学金总额为 9600 元;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奖学金每生每学年 12000 元,二等奖学金每生每学年 8000 元,三等奖学金每生每学年 2000 元;
(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学年资助 20000 元。注:上述所有奖助标准若有调整,最终以国家主管部门及学校正式公布的最新内容为准。
2. 其他补充奖助说明
(1)推免生这类优质生源,在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可优先参与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的评选,享受更优质的奖助资源;
(2)研究生助学金的覆盖范围为所有全日制非定向培养的研究生(需将个人档案关系转入学校),且要求研究生无固定工资收入,该助学金的覆盖率达到 100%。助学金发放周期为每年 12 个月,其中入学当年发放 4 个月,毕业当年发放 6 个月,每学年 9600 元的资助标准,高于广东省规定的 6000 元 / 生・学年的标准;
(3)学校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 “三助” 工作(即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助理),为研究生提供实践锻炼与能力提升的平台。学校设有各级各类助学岗位,其中 “三助” 岗位的酬金标准为每小时 23.7 元(该标准会根据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每月工作时长不超过 40 小时,受聘研究生按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获取相应报酬。对于经济存在困难的研究生,还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保障学业顺利完成;
(4)学校专门实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资助计划,包含两项具体内容:一是 “广州大学研究生基础创新项目资助计划”,用于资助研究生开展基础科研项目研究,每年资助项目数量不超过 50 项,每项项目资助 1 万元;二是 “广州大学研究生‘广州研究’项目资助计划”,用于资助研究生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每年资助项目数量不超过 50 项,每项项目资助 0.5 万元;
(5)学校推行博士生、硕士生赴海外联合培养计划,每年会选拔并资助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前往国外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培养。其中,博士研究生的年度资助额度为 10 万元人民币 / 人,硕士研究生的年度资助额度为 7 万元人民币 / 人。
六、其他事项
1.关于广州大学 2026 年接收推免生的更多具体要求、流程细节等信息,考生可查阅《广州大学 2026 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章程》(该章程目前处于待发布状态,发布后将第一时间供考生查询);
2.申请人需对所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若经核查发现材料存在虚假信息,将取消其申请资格,相关责任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3.推免生的正式报名、志愿确认、录取公示等所有环节,均以教育部 “推免服务系统” 的操作与审核结果为准,其他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不作为录取依据。
广州大学研究生院
2025 年 9 月 3 日
广州大学各学院联系人、电话和地址信息
经济与统计学院:联系人肖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456,办公地址为行政东前座 319;
法学院:联系人莫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39877,办公地址为行政东楼前座 306;
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人杨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66,办公地址为行政东后座 514;
教育学院: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56,办公地址为文逸楼前座 320;
体育学院:联系人苏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837,办公地址为体训楼 203;
人文学院:联系人莫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42,办公地址为行政东前座 631;
外国语学院:联系人邹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301,办公地址为行政东楼前座 451;
新闻与传播学院:联系人曾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90,办公地址为文逸楼 607;
管理学院: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453,办公地址为文济楼 406;
公共管理学院:联系人曾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776,办公地址为文逸楼 513A;
音乐舞蹈学院: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40169,办公地址为文逸楼 403;
美术与设计学院:联系人石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82,办公地址为文逸楼 712 办公室;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联系人陈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863,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337;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联系人孟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875,办公地址为行政西楼前座 202B;
化学化工学院:联系人邸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01,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324;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联系人杨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891,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526;
生命科学学院:联系人梁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09,办公地址为行政东后座 318;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联系人温老师,联系电话 020-84880160,办公地址为创新大楼 702;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联系人谭老师,联系电话 020-84887394,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640;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联系人吴老师,联系电话 020-82875156,办公地址为黄埔校区 A3-403;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系人远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71,办公地址为理北 429;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56,办公地址为行政东楼前座 508;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人唐老师,联系电话 020-39366946,办公地址为行政西前座 633;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联系人邓老师,联系电话 020-82875196,办公地址为黄埔校区 B2-1018;
人工智能学院:联系人蒋老师,联系邮箱为 zhiyanyuanzs@126.com,办公地址为黄埔校区 A1-411。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