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关键信息解读
江苏海洋大学坐落于 “一带一路” 交汇点建设核心区先导区、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同时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 连云港市。作为一所以海洋领域为核心主线、以理工学科为发展主体、以人文社科为坚实基础,着重强化工科竞争优势,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高校,学校在学位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领域成果显著:2013 年 7 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 年 7 月,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4 年 7 月,成功获批首批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在对外合作与人才培养规模上,学校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及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共同培育博士与硕士研究生;此外,还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 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该学院自 2022 年起已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人数超过 2420 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总数达 40 余人。师资队伍方面,学校组建了一支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兼具教学与科研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德学双馨的教师团队,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40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800 余人。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致力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基础、优良素质、较强能力,且拥有海洋意识、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一、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数量
2026 年学校初步规划招收硕士研究生 833 人,具体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类,后续实际招生人数需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计划数及系统确认结果为准,学校也会根据教育部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项目及生源实际情况,对各专业招生计划数进行适当调整: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初步计划招收 776 人;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初步计划招收 57 人。
二、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调整内容
2026 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主要有两方面调整,具体细节可查阅江苏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jou.edu.cn)公布的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与招生目录:
11.新增招生专业:首次增设水利工程(085902)、安全工程(085702)两个专业,2026 年起正式面向考生招生;
2.招生目录与方向调整:
(1)生物与医药(086000)、能源动力(085800)两个专业,将按照一级学科目录进行招生;
(2)个别专业的招生领域方向有所调整,例如水产(090800)专业新增 “06 智慧渔业设施与技术”“07 水产设施与设备” 两个研究方向。
三、2026 年硕士研究生初试专业课科目调整情况
2026 年学校部分硕士研究生专业的初试专业课科目进行了调整,具体调整内容可通过江苏海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查询,主要调整如下:
1.安全工程(085702)专业:初试专业课设定为 “814 环境学导论”;
2.食品与营养(095500)专业:初试专业课由原科目调整为 “338 生物化学”;
3.三类专业统一调整: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计算机技术(085404)、系统工程(081103)这三个专业,初试专业课均调整为 “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4.生物与医药(086000)专业:该专业下 “03 制药工程” 方向的初试专业课,调整为 “825 微生物学”。
四、学校往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数据概况
学校近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录取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以 2025 年录取情况为例:
1.2025 年实际录取总量:2025 年学校实际录取硕士研究生 877 人,涵盖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类;
(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025 年实际录取 187 人;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25 年实际录取 690 人,其中包含 6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录取人数整体趋势:对比 2025 年与往年录取数据,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每年均保持一定幅度的递增,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
五、学校近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相关情况
学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具体情况如下:
1.复试分数线基准:学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严格参照国家 A 区分数线执行,不额外设定高于国家线的校线或专业线;
2.一志愿考生复试资格:对于大部分专业而言,第一志愿报考学校且初试分数达到国家 A 区线的考生,基本都能获得进入复试的资格,复试门槛相对友好;
3.2025 年一志愿录取占比:2025 年学校第一志愿上线考生的录取人数,占当年总录取人数的 51.85%,一志愿录取占比过半;
4.一志愿生源充足专业:2025 年部分专业第一志愿生源十分充足,无需通过调剂补充名额,具体包括机械(085500)、食品与营养(095500)、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085401)、通信工程(085402)、控制工程(085406)、电气工程(085801)、药学(105500)、农村发展(095138)、公共管理(125200,即 MPA)等;
5.调剂复试比例要求:对于需要接收调剂的专业,其调剂复试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1:1.2,确保调剂选拔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六、学校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介绍
学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发展特色,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同时强化专业建设,具体成果如下:
1.重点学科建设成果:
(1)江苏省优势学科:海洋科学,该学科是学校的核心优势学科,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
(2)江苏省 “十四五” 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药学 4 个学科,均被列入江苏省 “十四五” 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学科发展获得省级重点支持;
(3)ESI 全球排名前 1% 学科: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 3 个学科成功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标志着这些学科的学术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硕士学位授权点布局:
(1)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 10 个):分别为 0707 海洋科学、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02 机械工程、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501 中国语言文学、0908 水产、1404 遥感科学与技术、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1007 药学;
(2)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共 20 个):包含 0951 农业(涵盖渔业发展、农村发展、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3 个方向)、0859 土木水利、0254 国际商务、1055 药学、1252 公共管理(MPA)、0453 国际中文教育、0854 电子信息、0855 机械、0857 资源与环境、1357 设计、0860 生物与医药、1056 中药、0751 气象、0856 材料与化工、0955 食品与营养、0858 能源动力、0256 资产评估、0258 数字经济、0552 新闻与传播、0551 翻译;
3.本科专业建设亮点: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国家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调整与发展力度,目前拥有 3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 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8 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7 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6 个专业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本科教育基础。
七、研究生奖助体系与支持政策
为保障研究生学习与生活,激励研究生积极进取,学校构建了丰富且完善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具体涵盖以下类别:
1.国家层面奖助项目: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学业优异、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覆盖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用于保障基本生活);
2.学校层面奖助项目: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根据研究生的学业成绩、科研表现等进行评定,激励研究生专注学术;
3.社会与企业合作奖助:企业奖助学金,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设立,旨在鼓励研究生投身相关行业领域研究;
4.实践服务岗位津贴:“三助一辅” 岗位津贴,即研究生通过承担助研、助教、助管及辅导员助理岗位工作,获得相应津贴,同时提升实践能力;
5.困难帮扶保障:研究生困难补助,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提供支持,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6.学校会持续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考生可在《江苏海洋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查询相关奖助学金的具体设立标准与申请方式。
八、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特色优势
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具体特色如下:
1.培养体系覆盖全面:目前已构建起涵盖 “学术学位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国内研究生与国际留学生”“联合培养硕士与联合培养博士” 的多维度培养体系,实现分层分类培养,满足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发展需求;
2.培养核心原则明确: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使命,将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构建研究生发展新格局;
(2)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遵循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培养过程管理,突出育人质量,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坚持需求导向: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新需求、国家治理大战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与贡献度;
(4)坚持创新引领:充分激发各研究生培养学院的办学主体活力,创新培养模式,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树立追求卓越的导向,推动研究生教育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3.总体培养目标:以建成国内先进水平、具备江苏海洋大学鲜明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校为总体目标,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九、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与发展去向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具体情况如下:
1.就业工作推进举措:学校全力推进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与毕业派遣工作,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企业宣讲会、求职技能培训等活动,为研究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2.近年就业去向落实率:近年来,学校毕业研究生的年终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 94% 以上,就业稳定性与质量较高;
3.2025 届毕业研究生重点去向:截至 2025 年 7 月底,2025 届毕业研究生中,有 2 人选择援疆服务,投身国家西部建设;4 人成功考取选调生,进入基层公共服务领域;71 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提升学术水平;
4.考博人数增长趋势:2025 年学校毕业研究生考博人数相较于 2024 年净增 173%,研究生深造意愿与学术追求显著提升。
十、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获取渠道与报考建议
为帮助考生准确获取招生信息、科学报考,学校提供以下指引:
1.报考核心建议:
(1)重视第一志愿报考:近年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竞争压力加大,第一志愿报考至关重要。学校近年第一志愿生源大幅增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欢迎广大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江苏海洋大学;
(2)理性选择报考方向:考生需全面评价自身学习基础、兴趣特长,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区域产业需求及个人职业规划,合理选择学校与专业,避免盲目报考;
(3)科学开展备考:根据学校公布的 2026 年招生专业目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准备复习材料,制定备考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复习;
2.权威信息获取渠道:考生可通过以下官方渠道获取学校最新考研信息:
(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报名与信息查询平台);
(2)江苏海洋大学官网(https://www.jou.edu.cn,学校整体信息发布平台);
(3)江苏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jou.edu.cn,硕士招生专项信息发布平台,含招生简章、专业目录等);
(4)江苏海洋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江苏海洋大学研究生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招生动态与通知);
3.重要注意事项:
(1)以官方信息为准:考生需以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招生章程、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等信息为唯一依据,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不实信息;
(2)警惕考研辅导骗局:学校严格遵守教育部规定,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提醒考生不要轻信 “内部辅导”“保过” 等不实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最后,祝愿广大考生考研顺利、金榜题名!江苏海洋大学期待与你携手,助你扬帆起航、追光逐梦、勇攀学业高峰!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