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2026年MEM(工程管理硕士,非全日制)招生简章
“始有暨南,便有商科”,作为国内早期开展商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暨南大学在工程管理教育领域积淀深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快速发展,兼具扎实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愈发迫切。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于 2010 年成为全国首批 MEM 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多年来依托 “工商管理” 和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两大一级学科优势,结合学校工程学科资源,持续培养工程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的高层次人才。经过十余年实践,已形成覆盖工程管理平台知识与专业技能方向、衔接国际国内职业资格认证的特色培养体系。
一、培养目标
立足 “新商科” 发展理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向具备工程技术基础或管理经验的企业在职人员,旨在培养政治素养良好、职业道德过硬,系统掌握工程管理理论,具备跨领域视野、创新意识与综合素养的高层次现代化工程管理人才。
二、培养方向
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双轮驱动” 的产业布局,结合学校学科优势,设置三大核心培养方向:
信息管理:聚焦大数据应用管理、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学员掌握数字时代工程管理核心技能;
项目管理:涵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培养学员高效管控各类项目的专业能力;
系统管理:包含制造与服务系统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精益管理、流程优化,提升学员系统规划与运营优化水平。
三、培养模式
以 “知行合一、创新实践” 为核心,通过五大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员能力:
课程教学:围绕 “T” 型知识结构,构建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兼顾工程管理平台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确保内容宽广、前沿、综合且系统;
案例教学:积极推动教师参与案例编写与案例库投稿,鼓励师生参与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近年先后获首届全国二等奖、第二届三等奖、第三届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实训教学:自 2012 年起,联合意大利萨兰托大学创新工程系教授团队开设 “技术创新管理” 课程,现组建校内稳定教学团队,整合理论授课与实践环节,覆盖产品创意、商业模式设计等内容;
模拟教学:借助管理学院多学科资源,引入企业竞争模拟等计算机模拟教学,运用 “决策模拟软件”,强化学员商业决策与运营管理能力;
企业考察:结合课程内容定期组织企业实地考察与现场教学,让学员深入了解企业运作,与高管及实践导师交流,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课程体系
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专业实践、论文工作等环节,构建以工程管理为核心、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紧密对接实践需求:
专业学位必修课:工程经济学、定量分析:模型与方法、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系统工程、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导论、运营管理;
专业方向类选修课:工程项目管理、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实践、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商业、技术创新管理、人工智能算法:原理与实践、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创新、专业前沿讲座;
管理类选修课:工程沟通与谈判、人因工程与用户体验、人力资源与团队管理、管理心理学、工程伦理。(注:选修课每年会根据师生情况略有调整)
五、师资力量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的 “双高” 型师资团队,融合校内外、专兼职力量,兼顾学术性与实务性。专任教师中不乏国家级、省部级人才,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近年还引进海归及高层次人才,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部分核心师资如下:
李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系统与工业工程、产品互动创新;
欧锦文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林福永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系统、网络与管理领域交叉科学,主讲《系统工程》;
潘定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等,主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商业》;
汤勇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管理等,主讲《技术创新管理》;
魏莹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优化及管理等,主讲《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
易余胤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等,主讲《工程项目管理》;
曹彬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等,主讲《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创新》;
刘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据科学与商业智能等,主讲《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导论》。
六、办学特色
学科交叉融合:依托管理学院两大一级学科,整合学校优质工程学科资源,构建 “管理 + 工程” 复合型培养体系,学员可根据职业规划跨学科选课,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多维能力;
国际协同育人:与意大利萨兰托大学创新工程系共建 “产业创新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推进科研合作与学生交换,学员还可参与管理学院国际交换生选拔;
前沿创新引领:定期举办 “工程管理与创新论坛”,开设多门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相关前沿课程,案例教学覆盖新兴领域;
实践赋能成长:构建 “五位一体”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案例实战、仿真实训、企业课堂、项目实操,同时实行双导师制,由行业导师联合指导论文与职业发展。
七、培养成果
近 5 年,MEM 生源主要来自计算机 / 互联网 / 通信 / 电子、贸易 / 消费 / 制造 / 营运、能源 / 环保 / 化工等领域。学员毕业后主要有四方面提升:一是成为更具技术前瞻性与创新素质的人才;二是晋升管理岗,转型复合型管理人才;三是从其他领域成功转入工程管理领域;四是多数人获得工程管理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八、学历与学位授予
学员学位论文由学校导师与工程管理领域高级职称人员联合指导,选题需结合单位课题或生产实际。修满规定学分、课程考试合格且论文答辩通过,经暨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硕士毕业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
此外,暨南大学是 2017 年 10 月 31 日华南地区首批获得 IPMP 认证合作资格的培养单位。MEM 在读学员修完相关专业课程,可免考申请 IPMP D 级证书(第三本证书),IPMP A 级、B 级、C 级证书可免笔试直接参加考核。
九、报考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 / 工程管理人员、在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工龄计算截至 2026 年 9 月 1 日):
研究生毕业(2024 年 9 月前毕业),具有 2 年及以上实际工作经验;
大学本科毕业(2023 年 9 月前毕业),具有 3 年及以上实际工作经验;
大专毕业(2021 年 9 月前毕业),具有 5 年及以上工龄且担任一定管理职务。
十、报考流程
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5 年 10 月中旬,考生需登陆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
网上确认:时间在 2025 年 11 月上旬,考生要按报考点规定的网上确认具体时间,登录网上确认系统提交相关材料。务必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材料提交,未按时提交材料者将无法参加考试。
全国统考:于 2025 年 12 月下旬举行,考生凭网上打印的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考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 分)、英语二(100 分)。
成绩查询:2026 年 2 月底或 3 月初,考生可从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查询成绩。
复试:2026 年 3 月底或 4 月初,考生进行复试、体检、心理测试等。复试科目为专业笔试(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思想政治考核、综合面试。
拟录取查询:2026 年 4 月底,考生登陆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拟录取结果。
录取通知:2026 年 7 月初,发放录取通知书、新生报到须知等相关材料。
新生入学:2026 年 9 月初,新生按通知时间准时报到。
十一、录取人数
招生指标为 120 人,最终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录取采用自主划线方式,在国家线基础上择优录取。
十二、学制与学费
招生方式:定向培养
培养方式:非全日制,周末上课(寒暑假及国家节假日不上课)
学制:3 年
学费:4 万 / 年,3 年共计 12 万元
上课地点:校本部石牌校区校友楼
十三、联系我们
暨南大学 MEM 教育中心联系电话:020-85226603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 601 号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04 室
2026MEM 官方 QQ 群:750102855
2026MEM 官方微信群:备注 “姓名 - 2026MEM 考生” 添加杨老师微信 13728072035 申请加入
暨南大学 MEM 专业微信公众号:工程管理网、暨南大学 MEM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