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举行2025年研究生新生开学第一课暨培养说明会
9 月 4 日下午,北京大学为 2025 级全体研究生新生精心组织了开学第一课暨培养说明会。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龚旗煌,以 “研在北大,志在家国” 为主题,为新生们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副校长、教务长王博负责主持此次活动。
本次开学第一课创新采用 “主课堂与分课堂同步、线下参与和线上观看相结合” 的模式,2025 级研究生新生分别在办公楼主课堂以及各校区的 52 个分课堂内,共同聆听了这堂特殊的入学课程。
龚旗煌校长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北京大学深厚的红色校史以及校内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现了北大自创办以来,始终与国家发展进程、民族复兴之路紧密相连、同向同行的光荣历程。同时,他还详细介绍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北大研究生教育所承担的新使命以及即将开展的新作为。最后,他向新生们发出殷切勉励,希望大家能够传承北大精神,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做到研以为国、研以为新、研以为人,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研究生院副院长高宁围绕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具体内容、实施细则等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樊志则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规划方法以及就业趋势等方面,为新生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研究生新生开学第一课暨培养说明会是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该活动将校史校情教育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研究生新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未来,北京大学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努力培养出一支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的生力军,为国家的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来自北大的力量。
学生感想摘录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在开学第一课的课堂里,研究生新生们眼神坚定、充满朝气。正如龚旗煌校长在讲话中着重强调的那样,课堂上新生们的青春理想与家国情怀相互交融、彼此呼应。恰逢阅兵活动结束,作为世界史专业的学生,我既清晰感受到世界格局的复杂变动、国际局势的变幻莫测,也深深为中国如今的强大实力而自豪,真切体会到历史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北大作为国内顶尖学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成长空间。作为北大的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将个人的学术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历史学系 2025 级博士研究生 李博
能够在现场聆听龚旗煌校长讲授的研究生新生开学第一课,我内心充满了作为北大学子的光荣感与使命感。作为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的首批学生,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我们不仅是学术道路上的探索者,更是新工科建设进程中的先锋力量。我们会牢记龚校长关于 “最重要的一代” 的嘱托,珍惜当下的大好时光,刻苦钻研、练就过硬本领,将个人的研究方向融入科技强国的大格局中,用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年华!
—— 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 2025 级博士研究生 曾帆
“研在北大,志在家国”。我们的成长始终与民族复兴的进程同频共振,生逢这样的时代,我们肩负着更为沉重的责任。龚校长讲述的郭永怀先生用生命守护科研成果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久久难以平静。那种将赤子之心融入家国情怀的坚定与勇敢,正是新时代青年科研工作者应当追寻的精神坐标。虽然我身处深圳研究生院,与燕园相隔千里,但我的心中始终装着未名湖的清澈湖水和黄河上空的皎洁明月。我将以青春为笔,以理想为墨,把科研过程中的每一次探索都融入国家发展的滚滚洪流。在集成电路这片充满希望的 “芯” 领域,我愿意播下创新的种子,努力收获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果实,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北大的培养,不辜负这段与家国共同前行的伟大征程。
—— 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 2025 级硕士研究生 陈瑞林
带着激动与憧憬的心情,我走进了 “新生第一课” 的课堂。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新生,龚校长讲述的北大历史让我心潮澎湃,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我逐渐明白,自己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医学专业知识,更承担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重大责任。厚道与担当是北大医学的精神底色,仁心与精术是医学人生的价值追求。我一定会牢记师长们的教诲,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打好专业基础,以温暖包容的胸怀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温度、有能力的医学人才。愿以青春的名义,履行守护生命的承诺。
—— 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025 级博士研究生 宋乐乐
开学第一课对我而言,不仅是学业新阶段的 “启动键”,更是一场浸润着北大精神、明确家国方向的 “思想洗礼”。从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的光荣传统,到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这堂课让我对 “家国” 的意义、“奋斗” 的方向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未来五年,我希望以这堂课为起点,将家国情怀深深烙印在心中,让每一项研究都多一份 “服务国家需求” 的考量。我始终坚信,当我们以青春的力量、奋斗的姿态,投身于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时,这便是对北大精神最生动的传承,也是对 “为国担当” 最坚定的践行。
—— 国家发展研究院 2025 级博士研究生 李思佳
“时代是青年发展最宝贵的沃土,每一代青年人都有自己的际遇与机缘。” 作为未来技术学院的研究生,身处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中,我们肩负着通过科技创新满足国家健康需求的使命。这既要求我们具备前沿的科学视野,也需要拥有将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工程能力。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早已融入北大人的血脉,这份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注定让我们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进程紧密相连、同频共振。因此,我们应当以开学为新的起点,不仅要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更要勇于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引领技术突破,努力成长为既有深厚学术造诣,又有温度、有担当的健康守护者。
—— 未来技术学院 2025 级博士研究生 白一彤
昨天观看 9・3 大阅兵时,我的朋友圈和各类社交媒体都被同一面红色旗帜刷屏,那种因祖国强盛而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真实可触。今天,龚旗煌校长在 “开学第一课” 上,带领我们回顾了北大百廿年来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发展足迹:从 “两弹一星” 的伟大成就到 “北斗嫦娥” 的辉煌探索,一代代北大人始终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须聚焦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创新思维攻克技术尖端难题,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作为一名新生,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 “爱国” 一直是北大最鲜明的底色,“研以为国” 也将成为无数北大新生未来几年的座右铭。作为北大学子,我们应当把实验室当作奋斗的疆场,把数据和代码当作攻克难题的利剑,在芯片、药片、算片等未知领域中留下中国的印记,让青春与祖国共同成长,让梦想与时代同频共振。
——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25 级博士研究生 庞飞扬
学校在新工科建设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为我们搭建起了一流的科研平台和良好的成长环境,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以及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智能学院的一员,我们应当追求卓越、不断奋进,努力成长为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应当传承北大先辈的精神品格,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品质、勇于承担责任,在祖国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应当勇敢探索未知领域、挑战科技前沿,以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开展真正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工作。与此同时,学校还在不断优化校园设施、完善后勤保障服务,这些细微之处都体现出学校对学子们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全方位的支持。这些不仅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更让我感受到了北大独有的温暖与力量。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愿我们都能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年华,与北大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 智能学院 2025 级硕士研究生 陈彬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