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2026年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简介
01 院校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是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高校,以工学为核心,融合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也是上海市首批 “高水平地方高校” 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脉可追溯至 1906 年的沪江大学和 1907 年的德文医工学堂。长期以来,学校紧密对接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等行业,是这些领域的骨干院校。
在学科实力方面,学校有 9 个学科跻身 ESI 全球前 1%,分别是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 / 生态学、农业科学、物理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其中工程学更是进入 ESI 全球前 1‰。学校围绕国家和上海战略需求,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 3 大国际实验室及系统管理特色平台为依托,重点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6 大一流学科,并持续扶持各支撑学科发展。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下设 8 个系和 2 个中心,拥有 12 个本科专业、11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上海市高水平学科,应用经济学(经济系统运行与控制)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系统科学” 跻身国家第一梯队,“管理科学与工程” 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学院在国际认证方面成果显著:2018 年 5 月通过 AACSB 国际认证,成为大陆地区第 20 所、上海市第 6 所获此认证的高校,也是非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首个通过该认证的院校,标志着进入国际精英商学院行列;2023 年顺利通过再认证。2020 年 12 月成为 EFMD 正式会员,2025 年 5 月通过欧洲质量改进体系 EQUIS 认证资质预评估。2021 年 12 月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责任管理教育原则”(PRME),是中国(含港澳台地区)第 28 所签署高校。
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于 1916 年在美国成立,最初由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等 17 所知名高校的商学院联合发起。自 1960 年起,AACSB 成为管理教育领域最具权威的认证机构,致力于推动已认证和申请认证的院校提升学生入学标准、师资水平及管理质量。截至 2025 年,全球近 2 万家商学院中,仅有不到 6% 获得了 AACSB 认证。
02 项目概况
上海理工大学 MBA 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渊源可追溯至 20 世纪 30 年代的沪江大学商学院。1981 年,管理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开设全英文授课 MBA 项目,1983 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专题报道称此举 “开创了中国 MBA 教育的先河”。2002 年,上海理工大学 MBA 教育中心成立;2003 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为第五批 MBA 培养院校,2004 年开始首届招生,至今已有 21 年 MBA 办学经验。2021 年,学校成为上海 MBA 教指委产教融合专门委员会挂靠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MBA 教育始终秉持创新精神,在完成国家规定的 MBA 培养目标基础上,着力打造系统思维、创新创业管理、行业聚焦三大培养特色,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国际视野,更好地满足上海及全国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行业认可方面,学校管理学院荣获 “2024 年度品牌影响力商学院”(腾讯网教育・商学院暨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论坛)、“2024 年度中国商学院 MBA 项目 TOP100”(MBAChina 经理人);MBA 项目(人工智能管理方向)获 “2024 年度中国商学院科技 MBA 项目 TOP10”;产教融合特色 MBA 项目获 “2024 年度中国商学院特色 MBA 项目奖”(均来自中国商学院发展论坛暨教育盛典)。
03 项目特色
上海理工大学 MBA 项目秉承管理学院 “责任、融合、创新、卓越” 的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构建 “RIIE” 培养特色,通过夯实商学素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聚焦前沿行业,全方位助力学生提升职业竞争力,实现人生目标。
卓越办学(Remarkable):依托百年办学底蕴与一流商学资源,师资力量雄厚。管理学院通过 AACSB 国际认证,跻身国际一流商学院行列;系统科学学科进入国家第一梯队,学科实力强劲。
产教融合(Integrative):作为上海 MBA 教指委产教融合专门委员会挂靠单位,管理学院建立了 MBA 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聘任校外导师,并开设 “行业领袖大讲堂”“沪江观察” 等讲座论坛,推动产学研协同,为人才成长赋能。
创新创业(Innovative):通过多场商业模拟挑战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创业与领导能力,开拓前瞻视野,让学生感受商业竞赛的魅力。
聚焦前沿(Emerging):学校素有 “制造业黄埔军校” 的美誉,依托优势学科,学院设置医疗器械、人工智能、数字传媒等特色研究方向 MBA,精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04 培养方向
全日制 MBA 项目:不预先划分研究方向,学生入学后自主选择导师及研究方向。
非全日制 MBA 项目:学生在了解基本培养目标及课程内容后,可结合个人发展规划,从以下 10 个研究方向或 3 个特色方向中选择其一:
常规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创新管理、项目管理、运营管理。
特色方向:医疗器械、人工智能、数字传媒。
3. 特色方向介绍
医疗器械:上海理工大学 2003 年成立医疗器械学院,其前身是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医疗器械高等学校,被誉为 “中国医疗器械工程师的摇篮”。该方向依托医疗器械学院的师资与学科优势,培养国内一流的专业型、创新型、国际化医疗器械管理高端人才。
培养特色:拥有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特色课程由国家和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及高管讲授;整合上海市三甲医院优质临床资源,通过医工交叉覆盖医疗器械创新全流程管理(从创意到样机生产、注册审批、融资生产再到市场推广);依托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优势及管理学院 AACSB 认证资质,培养国际一流的医疗器械管理人才。
人工智能: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聚焦 “人工智能 + 管理” 需求,培养该领域高端管理人才。
培养特色:发挥国内首批在管理学院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优势,培养 “人工智能 + 管理” 复合型人才;依托上海理工大学人机集成联合研究中心、超网络研究中心,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应用;由人工智能专业优秀师资授课,他们既精通理论又熟悉行业发展;借助丰富的人工智能企业资源,突出应用场景教学,强化对人工智能企业商业运作的理解。
数字传媒:依托出版学院的学科优势(数字出版与传播学科是新闻出版署重点建设学科),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题研究、产学研实践等方式,培养具备数字出版项目策划、数字营销与传播策划、数字出版服务与经营能力,掌握数字出版及互联网新技术,拥有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依托出版印刷与艺术学院的数字出版与传播重点学科优势;由数字传媒专业优秀师资授课,他们兼具传媒理论功底与行业实践经验;借助丰富的数字传媒企业资源,在多个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培养数字媒体领域的综合管理人才。
MBA “微理班”
上海奇迹点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微创医疗全资子公司,作为开放式创新载体,整合 “空间 + 产业 + 服务 + 投资”,依托集团二十余年产业资源,加速高性能医疗器械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孵化成活率。
上海理工大学与微创医疗科技集团联合开设 MBA “微理班”,旨在培养兼具医疗科技与管理知识的复合人才。
特色研究方向:医疗科技创新创业。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公共基础及专业课程:上海理工大学 MBA 项目统一的必修课程。
专业特色方向课程:包括医疗科技创新创业政策、项目管理、实战模拟等内容。
实践环节:提供医疗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师资安排:由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
办学地点及授课时间:
办学地点: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复兴中路 1195 号)、上海奇迹点孵化器 PLUS(张东路 1601 号)。
授课时间:周末。
计划招生:每年招生 15~25 人,欢迎考生咨询报考。
上理 - 科廷 MBA“1+1” 国际双学位项目
上海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联合打造 MBA“1+1” 双学位项目,以 “顶尖资源・一程双证” 为核心。科廷大学商学院拥有 EQUIS、AACSB、EFMD 三重认证,与上海理工大学 “新商科” 教育深度衔接,学生在国内 1 年夯实商业实战基础,海外 1 年拓展全球视野,毕业可获中国教育部认证的双学位。项目融合高性价比海外学习与科廷大学名企合作网络,助力学生从 “本土人才” 成长为 “全球精英”。
项目核心优势:
国际顶尖商学院资源:课程对标全球商业实践,含战略管理、数据分析、可持续发展等前沿模块;上海理工大学第一年课程可抵科廷大学 150 学分(占总学分 50%),减轻学习压力;选修课自由度高,学生可从 10 余门课程(如 “领导力的危机与复苏”“哲学与伦理学” 等)中选择,定制职业方向。
高性价比留学体验:科廷大学阶段学费仅为英美项目的 1/3,生活成本低于悉尼、墨尔本(澳方学费以学校要求为准);珀斯市犯罪率低,华人社区成熟,自然景观丰富(19 处海滩、粉红湖),宜居性高。
双学位含金量与就业支持:毕业获上海理工大学 MBA 学位与科廷大学 MBA 学位,双证均受中国教育部认可。
05 师资队伍
硕士生导师代表简介
赵来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突发事件应急管控、环境与能源管理、物流系统优化。
干宏程: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交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交通行为经济学、城市物流。
耿秀丽: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产品服务系统、智能算法研究。
张峥: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管理、创业管理、战略管理。
葛玉辉:教授、博士生导师,聚焦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高层管理团队、创新与创业团队管理。
郭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智能电子商务。
何建佳: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产业互联、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与创新。
贾晓霞: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公司价值与风险控制。
刘勤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健康管理、维护调度、医疗资源配置、供应链管理。
宋成利: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微创与智能医疗器械、生物力学与生物材料研究。
李军祥: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质量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区块链应用、优化与调度、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联络中心。
张凯:教授、博士生导师,聚焦电商平台运营机制及营销策略、跨境电商平台、消费者行为研究。
客座教授代表简介
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系统科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David Rios Insua: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西班牙数学科学研究委员会(ICMAT)主席,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教授。
周炜:ESCP 欧洲高等商学院正教授,大数据与商业分析理学硕士项目创始主任。
吴昌质: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运筹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许弘雷: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电气工程、计算机与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运筹协会理事长,亚太运筹联合会理事长,IEEE 高级会员,IEEE 控制系统协会西澳分会理事长。
校外导师代表简介
秦健:上海华虹集团董事长。
唐磊:经纬创投合伙人。
杨宗浩:和尊营销集团董事长、总裁。
张西强:前雀巢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现挑战者创投运营合伙人。
袁岳:零点有数董事长。
李锦香:上海烯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06 培养体系
上海理工大学 MBA 项目培养体系包含六大模块,以商学基础为根基,强化学生专业特长,通过产教融合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拓宽国际视野,同时开展丰富学生活动,助力学生挑战自我、实现价值,全方位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商业精英。
第一模块 —— 商学基石 术业专攻:以商学核心课程为基础,打造 “商学 ×” 教育生态系统与 “商学 × 思维 × 技能” 知识平台,突出三大特色方向,既提升学生综合商学素养,又助力专业精进。通过预热式、基础式、综合式、特色式学习,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第二模块 —— 大师课堂 洞见未来:秉承 “夯实思学志远之精神”,邀请学界大师与业界领袖授课,分享商业经历及对行业趋势的见解,帮助学生提升批判性思维与行业认知,明确职业目标,构建商科知识与能力体系。例如,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 David Rios Insua、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陈礴(英国华威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薛禹胜等曾参与授课;行业领袖如马士基码头中国区总裁韩岩滨、前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张西强等也登上 “行业领袖大讲堂”。
第三模块 —— 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学院以培养 “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 人才为目标,与企业在技术研发、课题研究、实习就业、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深度合作,扎实推进 MBA 应用型新商科人才培养。例如,MBA 师生曾走进嘉兴微创园、NSK 中国总部、蔚来交付中心,并举办产教融合基地及校外导师聘任仪式。
第四模块 —— 国际视野 多元并蓄:在全球化背景下,学校与海内外高校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国际交换生及海外游学项目,助力学生走出国门、拓展视野。学生曾赴日本樱美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芬兰奥卢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校访学。
第五模块 —— 打破边界 挑战自我:学院不仅是学术殿堂,也是学生培养兴趣、展示才能的平台。通过组织沙漠挑战赛、上海市商学院龙舟赛、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等活动,加深学生专业深度、拓宽人生广度,丰富校园生活。例如,学校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双赛道全国一等奖(A 类竞赛)。
第六模块 —— 向理而聚 社会担当:传承百年文脉,上理人秉持 “责任,融合,创新,卓越” 的核心价值观,严谨治学、包容创新,肩负社会责任。“志远 +” 创新创业专项基金由校友全额捐赠,鼓励在读 MBA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支持项目落地孵化,最高资助达十万元。
07 1 对 1 职业赋能工坊
为帮助 2026 级 MBA 申请入学的职场人士突破职业发展瓶颈、探索学术与职场融合路径,“职路跃迁・未来菁英” 职业赋能工坊正式启动。该工坊由权威学术导师、行业领袖及资深招生官联合打造,聚焦职业跃迁、学术赋能、政策解读与资源整合四大维度,为参与者提供全方位成长平台。
工坊概览:
形式:15 分钟职业发展规划交流。
专家构成:商学院资深教授学者(负责学术方向)、企业高管(负责行业 / 职业实战指导)。
“菁英之星” 专项奖学金激励:参加 “职业赋能工坊” 且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可获 “菁英之星” 奖学金(全日制、非全日制 MBA 均为 2 万元 / 人)。
申请批次:

申请条件与报名方式:
申请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或高职高专毕业 / 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本科同等学力且有 5 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硕士、博士学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
报名方式:通过 PDEC MBA 报名系统报名。
活动结果:活动结束后 3 个工作日内公布,考生可登录 “报名系统” 查询。
特别声明:
本工坊为职业赋能项目,与录取结果无直接关联。
考生须保证提交资料真实,造假者永久取消参与资格。
08 招生信息(含 “微理班”)
报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学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须于 2024 年 9 月 1 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毕业证书。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须于 2023 年 9 月 1 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获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本科同等学力且有 5 年以上工作经验,须于 2021 年 9 月 1 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证书。
报考专业代码
招生单位:31(上海市)10252(上海理工大学)
考试方式:全国统一考试(含联合考试)
报考院系所名称:014(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报考专业:125100(〔专业学位〕工商管理)
培养方式
全日制 MBA:工作日上课,入学前需将档案转入学校,户籍可转入,学校提供学生宿舍;毕业后,应届生可按上海市现行政策申请落户。
非全日制 MBA:周六、周日上课,可申请校外公寓。
学制 / 学费
全日制 MBA 项目:学制 2 年,学费 9.9 万元 / 年。
非全日制 MBA 项目:学制 2 年,学费 11.4 万元 / 年。
奖助学金政策
上海理工大学 MBA 实施 “多层次、多重奖学金” 计划,覆盖 2026 级入学学生从入学、学习、国际交流到自主创业的各个阶段:

* 注:最终解释权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所有。
计划招生人数
以学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下达指标、学校学科建设需求及考生整体情况调整。
学历学位
学生毕业可获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及咨询电话:
军工路校区(上海市军工路 334 号经管大楼 B 楼 607-609 室):021-65710178、021-65710179
复兴路校区(上海市复兴中路 1195 号教学楼 T206 室):021-54250733、021-64386177
电子邮箱:usstmba@163.com
报考咨询:可扫描二维码添加马老师、李老师微信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