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学 2026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浏览量: 339
点赞: 206
2025-09-29 16:11:09
吉林建筑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 1956 年,是新中国首批设 立的建筑类专门学校;1960 年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2003 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 年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2017 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24 年学校获批吉林 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A+ ”计划(2024—2026 年)立项培育单位,全面开启了一流建筑类大学建设的新征程。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东部有净月潭国家 5A 级森林公园,南部有新立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西部有长春的母亲河——伊通河。学校校园占地面积 80.02 万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 37.77 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134.98 万册,电子图书 70.97 万册。学校校园规划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完备。学校不断完善人文环境、文化设施和景观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充分满足学生成才需要。
学校设有 20 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15208 人,硕士研究生 2172 人,累计培养全日制来华留学生百余名。拥有 11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土木工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 平“一流学科 A 类 ”学科;建筑学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 B 类 ”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 A 类 ”学科。学校环境/生态学、工程学学科进入 ESI 全球学科排名前 1% 。学校开设 51 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 6 个学科门类,12 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11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125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833 人,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支持计划人选,长白 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长白山人才工程 ”青年拔尖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省级人才 230 余名。拥有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 个,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1 个。近年来,有百余名教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省市劳动模范、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教育世家和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形成“ 尚德唯实、笃行筑成 ”人才培养理念和“栋梁 ”特色文化育人体系,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大力推进“特色鲜 明、域内一流、同类领先的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社会主义现代大学 ”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吉林省文明校园 ”“吉林省文明单位 ”“全国厂务(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 单位 ”“吉林省人才培养改革示范学校 ”“吉林省高校依法治校示范校 ”“吉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 ”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建筑文化筑基、以“栋梁 ”精神铸魂,突出行业领域元素,凸显建筑文化标识,形成有“建筑感、工程味、土木情 ”鲜明辨识度的建大特色文化底蕴,以“栋梁 ”特色文化育人工程、“筑基 ”教学质量提升工 程、“锻造 ”教育教学保障工程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拥有国家级、省级优质课程 27 门,省级重点教材 7 部,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 36 项,其中《面向执业需求的地 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获 2018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拥有 4 个国家级、省级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项目,3 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 专业 ”建设项目,3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 个“省 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 ”立项建设点,2 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 个“首批吉林省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5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 高校,2017 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 50 强高校 ”,2018 年度、2020 年度—2023年度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 中国创新创业典型示范高校 ”,先后被吉林省发改委、人社厅、教育厅等部门确定为“吉 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2022 年度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 ”。近三年,学校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2245 项,其中,国家级奖 项 460 项,位于吉林省前列。
学校始终坚持扎根吉林办教育,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满足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累计为吉林省和国家其他地区培养了 10 万余名毕业生,他们进入全国一线城市的比例与进入中建、中 交、中铁等大型国有企业的比例,均达到 60%以上,成为建筑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为城乡基本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 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育教学和高质量社会服务。学校在严寒地区绿色建筑、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建筑防灾减灾、城镇化建设规划、设施与 不动产管理(FM)、建筑信息化协同设计(BIM)、历史建筑修复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学校拥有“松辽流域水环境 ”“寒地建筑综合节能 ”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3 个省级科研平台,13 个创新科技团 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120 余项,各级纵向科研项目 1200 余项。2022 年,学校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大项目课题,实现了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上零的突破。学校获各级政府奖项 300 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 项。学校主动围绕吉 林省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建筑类高校学科特色优势,持续推动政校企协一体化联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学校先后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中交集团、中建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 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担当作为。
学校积极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务实推进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研究。 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建筑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等专业举办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学校是“一带一路 ”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首批发起单位,致力于服务“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城乡建设和推动大学间跨国界文化 交流合作。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学校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快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突破、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热诚欢迎有志学子报考我校研究生!
报考说明:
一、招生人数
2026 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 771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另有规定的除外: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 2 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 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报考工程管理专业学位(代码为 125600)中 01方向工程管理的,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二)、(三)项要求。
2.本科毕业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或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提出的相关学业要求,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 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
3.报考工程管理专业学位(代码为 125600)中 02 方向工业工程与管理、03 方向物流工程与管理的,需符合第(一)、 (二)、 (三)、(四)项要求。
三、报名时间及地点
以教育部统一通知为准。
四、考试科目及有关内容
1.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均采用国家统一试卷,其考试大纲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2.专业基础课试卷由我校自行命题。
五、考试及调剂时间
以教育部具体规定时间为准。
六、复试说明
复试包括专业课考试、外语测试、综合面试和思想政治考核。同等学力人员取得复试资格后,还须加试两门本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报考考生是否需要加试,由招生学院确定。具体复试方案另行通知。工程管理专业(125600) 复试中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七、注意事项
1.考生在网上填写信息时必须认真、准确。如考生在网报时填写虚假信息,一经查证取消其入学资格。
2.实行师生互选制。研究生入学后进行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网上报名时不用填写指导教师。
3.为方便我校与考生联系,考生通过网上报名填写信息时,一定要认真填写详细地址、邮编及长期联系电话(固定电话及手机), 以便发放准考证、复试通知、录取通知等。如因联系方式变更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 己负担。
4.研究生学费按吉林省物价局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参照如下标准。入学时实际收费以物价局最新文件为准。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