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浏览量:
点赞: 134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成立于1957年,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家级科研机构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所之一。
我院拥有一流的学科体系,现有10个A类学科,其中5个A+学科(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3个A学科(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硕士专业学位),2个A-学科(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根据科睿唯安最新数据,我院有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百分之一。拥有一支我国农业领域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高级人才588人,其中两院院士17人。拥有全球一流的科研平台,包括全国农业领域仅有的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等55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和院级重大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科技成果产出丰硕,“十四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在全球顶尖期刊《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26篇,国审各类新品种近1600个。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高。截至2025年9月,累计授予学位24104人(博士学位5228人、硕士学位18876人),11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12位校友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1位校友现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2021—2024年,累计毕业研究生5604人,平均就业率90.88%,其中博士毕业生1317人、平均就业率93.78%。
一、招生计划及专业
2026年我院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658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约58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生1062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生16人,以上拟招生数包含推免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32人)。各培养单位分专业招生计划可能根据推免生接收和考生报考情况适当调整,实际招生数以上级部门正式下达计划数为准。
招生学科专业及招生人数详见《中国农业科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招生专业目录》。
二、学习方式、学制与就业方式
我院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基本学制为3年。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须全脱产在校学习,按有关规定可提前1年毕业,因特殊情况经批准最长可延期1年毕业。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因特殊情况经批准最长可延期2年毕业。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学期课程学习时间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相同,根据自身实际可分多个学期完成课程学习。论文研究阶段可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具体政策详见《知情同意书》。
硕士研究生在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规定后,获得相应毕业证书(注明学习方式)和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实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
三、报考条件
(一)推荐免试
我院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免试硕士生的申请条件详见《中国农业科学院接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含直博生)工作管理办法》。
(二)全国统一考试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以上人员(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①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②在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含)以上文章;③报考专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报考条件、生源范围、招生对象、资格审核等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执行。
四、报考程序
(一)推荐免试
符合免初试资格的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逾期不得补报。我院(各培养单位)对审核通过的考生组织复试,复试合格者即可予以拟录取。
已被我院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否则其推免录取资格无效。
(二)全国统考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积极配合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采集本人图像、提交补充材料等,逾期不得补办。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
1.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相关工作安排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每日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报名。
2.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报考点的公告。
3. 有关要求:
(1)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或重新填报网上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须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而造成无法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报名期间系统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最迟应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5)符合享受初试加分、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免初试或报考专项计划有关条件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申请信息。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含复审)未通过的,不享受相应的加分、照顾、免初试政策,或不得参加有关专项计划初、复试。
五、初试
(一)下载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具体时间以研招网通知为准),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时间及方式
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考试方式为笔试。
(三)初试地点
请考生关注报考点考试安排有关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四)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详见《中国农业科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其中101-思想政治理论、199-管理类综合能力、201-英语(一)、204-英语(二)、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4-数学(农)、315-化学(农)、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其他科目为自命题。
(五)成绩查询
考生初试成绩查询时间、查询方式等以我院网站公告为准。
六、复试
我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在研究生院的统一领导下,由各培养单位分别组织进行,具体复试录取工作安排和实施办法将另行通知。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各培养单位在复试前通过本单位网站公布。
(一)复试分数线
进入我院各培养单位复试的考生,初试成绩必须达到国家一类地区复试分数线要求,各培养单位可根据上线生源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分数线的复试分数线。
(二)资格审核
复试期间各培养单位将对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成绩单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核,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三)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一般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考核、综合面试、外国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等,其中面试是必要环节。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在复试阶段进行,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院图书情报专业将在复试期间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并计入复试总成绩。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科目由报考培养单位规定。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复试比例及权重
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各培养单位根据生源情况和专业特点,差额比例可适当扩大。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组成,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50%。
七、调剂
我院接收符合教育部规定调剂基本条件的考生调剂。报我院调剂考生(含院内调剂)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报考学术学位型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之间的调剂政策,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八、录取
我院对于通过初试、复试等环节的考生,在综合考查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及身心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按考生总成绩排名顺序决定拟录取名单,并以双向选择方式确定导师。
拟录取的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须在正式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拟录取的非定向往届考生须在人事档案到达后发放录取通知书。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无法复试或录取的,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我院将在正式录取前对拟录取考生进行全面录取检查,报考资格、录取条件、录取程序等不符合规定者将不予录取。
录取考生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等规定材料。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入学时间以报到须知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录取当年入学时未取得相关证书者,其录取资格无效。
九、体检
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由各培养单位组织进行。体检标准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十、学费及奖助体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人/年。
我院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研究生院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院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津贴、“勤学励志”助学金、特困生补助及培养单位提供的奖助津贴等,具体信息可登录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和相关培养单位网站查询。
十一、培养地点及住宿情况
我院录取的兽医类(含兽医学学术型、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我院研究生院兽医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入学报到、住宿并完成第一学年课程学习。我院京外培养单位录取的生物学学科(包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到我院深圳研究生院(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入学报到、住宿并完成第一学年课程学习。海南专项研究生到海南省三亚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入学报到、住宿并进行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培养全环节原则上在海南省完成。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生院”)专项研究生到河南省郑州市联合研究生院校区入学报到、住宿并完成第一学年课程学习。
由于发展规划、培养单位调整等原因,部分学科专业的培养地点可能会发生变化,具体培养地点以实际教学安排为准。
十二、违规处理
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作弊,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
十三、其他
(一)关于报名、考试、录取等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考生可咨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或有关培养单位,工作时间接待咨询。
(二)我院不参与、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活动,不出售历年真题、考研复习资料或参考书目。
(三)其他未尽事宜以教育部当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为准。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最新政策,按最新政策执行。
十四、联系方式
有关研究生招生信息,可查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页
我院招生单位代码:82101;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81;联系电话:010-62162692,82106766;电子邮箱:yzb@caas.cn。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