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章程
浏览量:
点赞: 125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 1937 年。在长达 88 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军工特色、行业特色。
坚持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实力持续提升。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4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7 个。1981 年开始培养研究生,2018 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 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精准对接国家与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学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学科实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有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 2 个,参与共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1 个,北京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 1 个。6 个学科在 2024 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 50%。
坚持主动融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聚焦国家战略及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需求,初步形成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装备、智能计算、智能决策五大优势科研领域。推进基础研究强化工程、校城融合加速工程等科技工作六大工程,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总量达 2.5 亿元。现有省部级与行业重点科研机构 34 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个、北京实验室 1 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6 个。2023 年成为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的媒体融合学科交叉联盟首批成员,共建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推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入选北京市首批及第二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成为北京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等领域一批成果实现产业化。近三年,授权发明专利 400 余项,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8 项。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师资队伍水平不断优化。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018 人,拥有博士生导师 63人,硕士生导师 602 人。学校持续强化任务需求牵引,聚才育人融合发展,不断优化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探索推进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试点改革,持续推进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配备由院士、知名产业专家、博士生导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导师团队,搭建包
含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领军企业在内的协同育人平台,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主动融入北京“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主战场。研究生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质量优良,就业核心竞争力强、起薪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加快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按照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我校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招收全国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直博生)。
欢迎全国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我校 2026 年推荐免试研究生!
一、申请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并取得现就读学校推荐免试资格;
(四)专业成绩或综合成绩名列本专业前茅;在学期间曾从事科技活动、学科竞赛获奖者或在其中表现突出者优先;
(五)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六)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二、招生学科专业
招生学科专业或类别领域详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6 年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招生专业目录》,也可通过“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查询。
三、申请者须提交的材料
(一)本人简介;
(二)本人有效的学生证、身份证原件;
(三)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证明(在读证明,红章原件);
(四)本科历年学习成绩单一份,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红章原件);
(五)国家级英语考试成绩或合格证书复印件;
(六)有关学术成果复印件(发表论文、获得奖项、参与课题等);
(七)申请直博生的推免生,还须提交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须有专家亲笔签名,推荐书须密封并在骑缝处签字。
四、网上报名
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
招生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单位代码:11232。
五、奖助政策
(一)研究生奖学金体系由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创新奖学金、贡献奖学金组成,面向对象为我校符合条件的全日制研究生。
(二)研究生助学金体系由国家助学金、“三助一辅”津贴、临时困难补助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国家助学金 100%覆盖全日制无固定收入的研究生,符合申报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助学贷款。
六、复试录取
(一)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通过“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提出申请。
(二)相关学院审核申请信息,本着先申请先审核的原则,择优选拔,额满为止。
(三)收到复试通知后,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确认复试通知,并参加复试。
(四)复试考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注重学习成绩、一贯表现的同时,着重考察科研创新潜质和专业素质能力,对学科的认识、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考生知识背景等。注重对学生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学术道德、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考查,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复试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内容一般为专业课笔试、专业综合面试、实践环节考核、英语听力、口语测试。
(六)凡通过复试的考生,由接收学院通过“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收到待录取通知后,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确认录取。
(七)录取信息公示与公开。凡被我校拟录取的推免生名单将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7 日。考生对公示名单如有疑问,可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起申诉,并按国家相关文件执行。
七、学制与学费
(一)学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6 年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招生专业目录》中,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2 年,其他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 3 年,直博生学制为 5 年。
(二)学费
机械工程(专业代码 0802)、光学工程(专业代码 0803)、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 080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 0809)、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代码 0810)、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 08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 0812)、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代码 0839),这些专业的收费标准均为 7000 元 / 生 / 学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 0871)、工商管理学(专业代码 1202)、应用经济学(专业代码 0202)、数学(专业代码 0701)、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代码 0305),它们的收费标准是 6500 元 / 生 / 学年。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 1405),收费标准为 8000 元 / 生 / 学年。
八、其他说明
(一)请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和报考学院网站查阅相关通知及专业目录,并按要求提供申请材料,参加复试。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我校将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1、在申请推免生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2、入学前未取得学士学历学位证书的;
3、从报名时间起至入学报到之日受到任何处分的(报名时间指在“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中提交志愿的时间);
4、已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
(三)正式录取通知书将随统考生的录取通知书寄发。
(四)如果上级部门出台新政策、安排或计划调整,我校将依据上级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五)本章程中的未尽事宜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本章程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九、联系方式
(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太行路 55 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2206
联系电话:010-80187203
监督电话:010-8018716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招办邮箱:yzb@bistu.edu.cn
微信公众平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海豚MBA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